前几天在一个妈妈群里,看到有位妈妈说:
“自己家孩子最近在学习的过程中,老是出现了记忆卡壳的现象,比如,昨晚刚背的古诗词,今天在考试古诗词填空时,有一大半都没填写上,问孩子不是都背过了吗?怎么都没填写呢?
孩子说感觉昨晚背的就在嘴边,可怎么也想不起来,突然就卡住了”。
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明明记住了,却答不出来”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觉得是马虎、粗心导致的。事实上,原因是孩子没有做到烂熟于心。
01、为何挂在嘴边,却说不出来?“我刚刚想跟你说什么来着,突然就忘记了”;
“我下楼是去做啥,大脑中出现一堆??”;
“看见熟人,想好好打声招呼,却-却卡壳了,竟忘记名字了”。
真的是到嘴的话都说不出,你说苦不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像这种情况,还有上面那位妈妈说的孩子的现象,都是应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记忆现象——“舌尖现象”。
这种常见的现象也称作“舌尖效应”。
02、什么是舌尖现象?“舌尖现象”这个词语第一次被描述是在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一文中。
舌尖现象是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来自于多方面,比如对有关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的回忆掩盖了所要回忆的那部分特征,又比如回忆时的情境因素以及自身情绪因素的干扰等等。
而消除了抑制,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
有的人把舌尖现象称为记忆的骗局,因为要回忆的那些东西当时明明是记得的,可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这种情况对于学生来讲,如果经常发生,绝对会影响学习成绩。
那么,为什么明明脑子里很清楚,可就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呢?只有认真地寻找其中的原因,并努力地想办法解决,才能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因为注意到了某个知识点,可能是在课堂上,也可能是在自己读书的时候,然后神经系统接受环境的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经验,个体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了环境信息并改变了自身的神经活动,于是就有了记忆。
03、舌尖现象在记忆环节中导致信息不能提取的原因?记忆是伴随着注意、理解等学习过程而进行的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舌尖现象可能发生在记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最后导致信息不能顺利提取。最为常见的几种说法是:
●第一种:
在记忆的过程中建立起的多条关于记忆内容的线索,提取的时候,大脑出现了多个兴奋区,可是每个兴奋区都不够强大,于是互相抑制,思路就被阻碍了。
●第二种:
因为记忆得并不牢固,或者说只是记忆了一部分内容,大脑里没有储存到足够的信息,于是,导致提取的时候不能完整地再现出来。
●第三种:
因为情绪的原因,本来记忆得还不错,但是考试的时候一紧张,就想不起来了。从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讲,消极情绪抑制了记忆通路的传导,使得信息不能被提取。
其实,不管哪种形式所引起的记忆不畅通,都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没有真正地理解、记住。如果记得足够准确、牢固,在大脑的功能没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舌尖现象出现的频率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