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的临终遗言
原文:“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翻译:用平时的衣服给我裹尸,不要埋葬任何金银珠宝。不要让别人知道我的墓地所在,我怕被人挖掘。
分析:曹操的这番遗言显示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他在生前就意识到财宝可能引来墓地被盗的风险,并希望以一种低调的方式安葬。这反映了他对后世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深刻考虑,以及对名利看淡的态度。
2、刘备的临终遗言
原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翻译:不要因为恶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去做。唯有贤德,才能服人。
分析:刘备在临终时给予的这番教诲,不仅是对后继者的指导,也是对后世的启示。他强调了行善和避恶的重要性,以及以德治国的理念。这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君主的价值观和对治国理念的深刻理解。
3、孙策的临终遗言
原文:“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翻译:率领江东的军队,在战场上迅速决断,与天下英雄争锋,这方面你不如我;至于选拔贤才、任用有能之人,让他们尽心尽力来保持江东的稳固,这方面我不如你。
分析:孙策在临终时对弟弟孙权的这番话,既是对自己和弟弟能力的准确评估,也是对江东未来政治方向的指导。孙策意识到自己在军事领导方面的优势,而孙权则更适合于政治管理和维护内部稳定。这反映了孙策的政治智慧和对江东未来的深刻考虑。
4、魏延的临终遗言
原文:“谁敢*我?”
翻译:谁有胆量*我?
分析:魏延的这句话充满了自信和挑衅,显示了他强硬的个性和对自身实力的极高评价。在被判定为叛逆的关键时刻,他仍然保持着战士的傲气和挑战精神。这句话不仅展示了他的勇猛,也反映了三国时期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5、姜维的临终遗言
原文:“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翻译:我的计划没有成功,这是天意啊!
分析:姜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实现的抱负的遗憾。作为一位有才能但时运不济的将领,他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命运。这反映了他对蜀汉命运的无力感,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
6、董卓的临终遗言
原文:“吾儿奉先何在?”
翻译:我的儿子吕布(字奉先)在哪里?
分析:董卓在被吕布背叛的关键时刻喊出这句话,反映了他对吕布的信任及无助。董卓将吕布视作自己的亲信,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意识到了被背叛的事实。这句话不仅显示了他的绝望,也揭示了政治权力游戏中的残酷现实。
7、马谡的临终遗言
原文:“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
翻译:丞相(诸葛亮)把我当儿子,我也把丞相当作父亲。我的罪死是难以逃脱的,但愿丞相能够像舜帝*鲧而启用禹一样,以大义来处置我。即使我死去,也不会在阴间怨恨。
分析:马谡在失街亭导致诸葛亮北伐计划失败后,表达了他对诸葛亮深厚的敬意和忠诚。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无法挽回,但仍然希望诸葛亮能够从大局出发,决断地处理他的失败。这反映了马谡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诸葛亮智慧和判断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