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中的亲情代表着一种枷锁,是需要反叛的对象,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它以人为本,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因此,代表封建父权专制的父母亲情就成了一种枷锁。
剧中的父母无形中和社会一起对子女们的人生与追求形成了限制,所以,子女们或是在行动上或是心理上对父母进行反叛。
剧中有三对亲情关系,一是去世的鲍西娅的父亲和鲍西娅,二是夏洛克的仆人朗斯洛特·高波和其父亲老高波,三是犹太商人夏洛克和其女儿杰西卡。
鲍西娅的父亲虽然去世,但是,他对女儿鲍西娅的影响仍在,虽然他的规则可以让鲍西娅找到一位很好的丈夫,却未必会是鲍西娅的意中人。
鲍西娅虽然内心抵触父亲的遗言,但是,她也不愿意真的打破父亲的权威,所以,她不得不进行父亲规定的三匣选亲, 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不满。
幸运的是,正确的匣子最终被鲍西娅的心上人巴萨尼奥选中,鲍西娅父亲给女儿立下的结婚规则也就从桎梏变为智慧,不然,这部剧就会由喜剧变成悲剧。
鲍西娅和其父亲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传统父权对年轻人的压迫是需要辩证看待的。
朗洛斯特对其父亲老高波的态度是不尊重且看不起,他因为父亲身份低微,而自己在城中或许可以实现阶级跃升,就极力避免与代表自己过去身份的父亲亲近。
然而,老高波还一厢情愿地为朗洛斯特着想,想要给儿子的主人献上礼物。
剧中,朗洛斯特和父亲第一次见面就在无情捉弄自己眼盲的父亲。
朗洛斯特还是个投机分子,在想要脱离原主人夏洛克去服侍巴萨尼奥时,他开始利用老高波,让父亲把本来准备给夏洛克的礼物送给巴萨尼奥,希望父亲为自己证明夏洛克欺辱了他,所以他希望服侍巴萨尼奥。
但是,当老高波无法按照朗洛斯特的意思来表达时,他就开始对父亲不耐烦,用很不尊重的话语责怪父亲,如“废话少说”等。
莎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剧中表现的人性适用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
朗洛斯特和其父亲的这种关系状态在现在的中国也存在,比如,仍有一些大学生以辛苦抚养自己长大的农村父母为耻。
朗洛斯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不同阶级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及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压迫。
杰西卡对其父亲夏洛克是彻底的反叛,夏洛克并没有对杰西卡动过坏心眼,并且,夏洛克很信任杰西卡。
但是,杰西卡不但卷走了夏洛克的一部分财产,还将父母的定情戒指换了一只猴子,更过分的是,她作为犹太人,背叛了自己家族的信仰,跟一个基督徒私奔。
杰西卡的行为处处都是对自己父亲的反叛,她在剧中第一次出场就说过,自己的家是一座地狱,她羞于做她父亲的孩子。
夏洛克第一次和杰西卡一同出现的时候,显然是信任杰西卡的,夏洛克出去吃饭时,将钥匙交予杰西卡保管,所以,当杰西卡背叛夏洛克时,情感上和财产上都大受伤害的夏洛克对杰西卡极尽辱骂。
杰西卡和其父亲夏洛克之间的关系引出了基督徒和犹太人之间由来已久的信仰冲突。
基督徒和犹太人的信仰冲突《威尼斯商人》的核心冲突是基督徒和犹太人的矛盾,而基督徒和犹太人的矛盾在历史上早已存在了几百年。
虽然该剧以基督徒为正面角色,以犹太人为反面角色,并最终以基督徒皆大欢喜而犹太人一无所有为结局,但是,莎翁让剧中的犹太人为自己的族群发声,让观众对剧中的反派也产生了同情,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尤为难得,体现了莎翁的进步性。
耶稣受难后,其余十二门徒继续他的传教,冲破了犹太教的狭隘性,使拿撒勒派发展成一个新的宗教,即基督教。
所以,从基督教诞生之日起,基督教徒就对犹太教和犹太人有着极强的敌对情绪,从基督教氛围笼罩下的整个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徒都对犹太人极尽迫害。
在该剧诞生的文艺复兴时期,具有冲突的基督徒和犹太人双方中的正面主角必然是基督徒。
他们在剧中宣扬自己的博爱、宽容思想,但博爱的对象不包括犹太人,他们对犹太人的态度是仇视和看不起。
剧中如此仗义宽厚的安东尼奥对夏洛克都是用尽脏话去辱骂,并且非常瞧不起夏洛克借钱计息的犹太商人做派。
事实上,夏洛克只是坚守自己一贯的信仰原则,就被基督徒们各种羞辱,所以,他在得知自己唯一的亲人——
女儿也背叛自己的时候,说了一段有力的独白, 将这段独白称为控诉更为准确;
夏洛克为自己也为自己的民族而委屈、鸣冤,同样是人,为什么只因为是犹太人就要白白承受如此多的污蔑和欺辱?
中世纪以来的西欧人不遗余力地鼓励犹太人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因此,皈依基督教也成为历史上西欧各国犹太人免遭迫害和驱逐的唯一方法。
在《威尼斯商人》中,基督徒们对皈依基督教的杰西卡和信奉犹太教的夏洛克的态度的天壤之别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并且,作为犹太人的女儿的杰西卡,最后为了和基督徒的爱情改信了基督教,也呼应了当时社会的这种情况。
夏洛克最终在法庭上失败后,不只是失去了所有财产,对他而言,最大的惩罚是被要求改信基督教。
在基督徒的眼中,只有基督徒才有好心肠,犹太人是恶魔,比如,剧中夏洛克答应借钱之后,他依旧不承认犹太人有好的一面,说明基督徒认为只有基督徒的心肠才会好,一个犹太人如果展露出好心肠,那只能说明他快变成了基督徒。
剧中持两种信仰的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为自己人做事,在当时基督教占绝对上风的背景下,《威尼斯商人》是个绝对的喜剧。
但是,以现在的客观眼光来看,剧中的喜剧性是建立在犹太人的悲剧性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