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悲歌全文拼音注释,垓下歌原文带拼音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20 05:35:15

秦汉魏晋南北朝

(1)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⑵,时不利兮骓不逝⑶。

骓不逝兮可奈何⑷,虞兮虞兮奈若何⑸!

词句注释

⑴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

⑵兮:文言助词,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⑶骓(zhuī):意为顶级宝马。

⑷虞:即虞姬。奈何:怎样;怎么办。

⑸奈若何:拿你怎么办。若,你。

背景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楚辞集注》卷一:“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

和垓下歌

《和垓下歌》相传是虞姬和霸王项羽《垓下歌》而作的诗歌。

和垓下歌

汉兵已略地①,四面②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③,贱妾何聊生④!

词句注释

①略:侵占,占领。

②四面:一作“四方”。

③意气:意志和气概。

④聊生:勉强而活,苟且偷生。

名家点评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认为《和垓下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

鲁迅文集·杂文集·华盖集(节选)

“‘讲话和写文章,似乎都是失败者的征象。正在和运命恶战的人,顾不到这些;真有实力的胜利者也多不做声。譬如鹰攫兔子,叫喊的是兔子不是鹰;猫捕老鼠,啼呼的是老鼠不是猫……。又好像楚霸王③……追奔逐北的时候,他并不说什么;等到摆出诗人面孔,饮酒唱歌,那已经是兵败势穷,死日临头了。最近像吴佩孚④名士的“登彼西山,赋彼其诗”,齐燮元⑤先生的“放下枪枝,拿起笔干”,更是明显的例了。’”

【注释】

③楚霸王:即项羽。

④吴佩孚(1873—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他原是清代的秀才,在当时报刊上,常有似通非通的诗作发表,所以这里称之为“名士”。在鲁迅发表这谈话之前不久(一九二五年一月间),吴佩孚正因在奉直战争中失败,暂时隐居湖北武昌西山的庙中。(据一九二五年一月七日《京报》)

⑤齐燮元(1879—1946):河北宁河人,北洋直系军阀。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汉奸。他也是秀才出身。一九二五年一月间,他在与皖系军阀卢永祥作战失败后,避居日本别府。他在那里对记者说:“不图数载之间,竟将军人生活达到止境,然予一方面犹可为文人,今后将以数年光阴费于著述之上,故特借日本之山水,抒予心气”。(据一九二五年二月四日《京报》)

随笔所记:

一首垓下歌,一首霸王别姬,在历史的刀光剑影是悲歌绝唱,在拔山盖世中是儿女情长!周围是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人喊马嘶,刀光剑影的战争风云,但是在舞台的中央却是:英雄、战马与美人,是不朽的文化意蕴!这是何其精彩,何其深情的一副场景啊!所以苏东坡有诗云:仓黄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濠州七绝虞姬墓》);其弟苏辙和有诗云: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和子瞻濠州七绝虞姬墓》)。我与苏轼兄弟一样,觉得能与项王精神与世共存的唯有虞姬的深情罢了。想当年项羽入咸阳后,尽取其珠宝一把火烧尽秦宫,而独不取宫中诸女子,弃而散之,也许心中独有一位虞美人啊。

虞兮虞兮奈若何?!虽然可见大王意气尽,但更可见大王的一片深情!后来世人传说,虞姬自尽之处血染黄土,在土中长出一种美艳的花朵,后人称之“虞美人”。李后主名篇虞美人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大概更深重的感慨往事中的心情与心境知多少吧。

虞姬舍身报答君王,而项羽在乌江岸边终于明白四面楚歌只是汉军的阴谋诡计,他却毅然决然的卸去乌骓马,大概在他的心中虞姬已去,乌骓已别,任成王败寇风云变幻,亦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之处。项王的告别大概是轻蔑地面对那个使尽一切手段的刘邦:我的头颅可以拿去,我的天下你也可以拿去,但这天地间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自己,那个忠心不二的乌骓名马,和我那至美挚爱的虞姬虞美人,却是你不可企及,不可染指,这样都是连这世间尘嚣都不可浸染分毫的至真所在。

所以当杜牧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时,他其实并不了解这个骄傲与痴情的霸王。唯有当“朗朗清辉照古今”的李清照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时候,他们有着同样至真至纯且傲骨嶙峋的人生,才在史诗的长河,历史的长河,英雄的长河里,获得人性的恒久共鸣!

一首垓下歌,亦是无限慷慨悲歌!亦是无尽儿女情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