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剧种繁多有趣,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中国的昆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前两者已绝迹,仅剩昆曲仍在流行。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当代五大戏曲代人物
其实除了京剧、黄梅戏、昆曲外,中国各省市的戏剧各有各的精彩。
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数据,1950-1960年代,全国共有367个戏曲剧种,其中包括50多个当时新创立的剧种(即新兴剧种);到了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编撰过程中所做调查统计发现,当时仍有317个剧种;而到了2005年,仅剩下267个剧种。而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比较流行的知名剧种有50多种。
在众多剧种中,昆曲和京剧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戏剧的高峰,其它常见剧种则有豫剧、粤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秦腔、川剧、梨园戏、花鼓戏、皮影戏等。
京剧京剧曾又称平剧(因北京旧称北平),是吸收各地方民间曲调优点而形成的富有特色的中国戏剧之一,因在北京发展兴旺,故又称“京剧”。是中国戏曲三鼎甲的“一把手”,公认的国粹。2010年,京剧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融入了昆曲、秦腔、梆子、弋阳腔的唱法的优点,参合及一些地方民间曲调,终成京剧。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唱腔主要由“二黄”和“西皮”构成,故京剧又称为“皮黄”。“二黄”(徽调、南方声腔)节奏舒缓、平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多表现沉郁、悲愤、激昂的情绪。“西皮”(秦腔、北方声腔)节奏紧凑、起伏较大,唱腔多轻快、流畅、明朗、活泼。在传统写的唱腔里面,旦角主要分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行当面广、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为地道的中国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