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曹禺诞辰110周年。
在曹禺的剧作中,演出场次最多的是《日出》和《雷雨》。但如曹禺在《〈日出〉跋》中所言,假如有人问他:“《日出》和《雷雨》,你最喜欢哪一个?”他一定会回答:“《日出》。”
原因却是,“它最令我痛苦”。
首演的争议1937年2月,上海戏剧工作社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首次公演《日出》。导演欧阳予倩,凤子饰演陈白露,丁伯骝饰演方达生。曹禺专程由南京前往观看。《日出》剧本共四幕: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剧景都是在繁华都市某旅馆的一间华丽的休息室内。只有第三幕的剧景是在三等妓院宝和下处。这次演出,欧阳予倩删去了第三幕,令曹禺不满。在随后写作的《我怎样写〈日出〉》一文中,曹禺表示:“《日出》不演则已,演了,第三幕无论如何应该有。挖了它,等于挖去了《日出》的心脏,任它惨亡。如若为着某种原因,必须肢解这个剧本,才能把一些罪恶暴露在观众面前,那么就砍掉其余的三幕吧……”
曹禺
欧阳予倩为何要删去第三幕?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明了几点理由:“《日出》比《雷雨》更长,四幕戏占十二万字,按规矩演总要五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好戏固然不怕长,可是太长不但观众容易疲劳,戏馆也不许可……《日出》的主角是不明显的,可是它有一条很明显的主线……可是这幕戏奇峰突起,演起来却不容易与其他的三幕相调和,而为这一幕戏所费的气力恐怕比其他的三幕还要多。还有一层,南边人装北边窑子不容易像……因为以上几个理由不得不将第三幕割爱。”
笔者认为,欧阳予倩删去第三幕的最主要理由,是他认为《日出》整个戏的形态不太像悲剧,他在排演这个戏时,不把它看作悲剧,因此将稍具悲剧形态的第三幕删掉。早在1936年,《日出》剧本在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季月刊》连载完毕后,燕京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谢迪克教授就对《日出》的第三幕提出批评。谢迪克认为,“《日出》的主要缺憾是结构上欠统一,第三幕仅是一个插曲,一个穿插,如果删掉,与全剧的一贯毫无损失裂痕。”
欧阳予倩
尽管学术界对《日出》第三幕一直有不同看法,但曹禺最偏爱的就是第三幕。《日出》里面的戏,只有第三幕是曹禺亲身经历过而写出来的,它最贴近曹禺的心:
为着写这一段戏,我遭受了多少磨折、伤害,以至于侮辱……于是我托人介绍,自己改头换面跑到“土药店”和黑三一类的人物“讲交情”……为着这短短的三十五页戏,我幸运地见到许多奇形怪状的人物,他们有的投我以惊异的眼色,有的报我以嘲笑,有的就率性辱骂我,把我推出门去。这些回忆有的痛苦,有的可笑,我口袋里藏着铅笔和白纸,厚着脸皮,狠着性。一次一次地经验许多愉快和不愉快的事实,一字一字地记下来……(摘自曹禺《〈日出〉跋》)
日出与子夜曹禺深入生活底层写出《日出》第三幕,感染了很多观众。但《日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尤其是第二幕和第四幕潘月亭和李石清的两段戏,更是惊心动魄。
对《日出》的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批评者认为:“凡是了解上海都市生活的人都认为它不真实,许多地方近于幻想。潘月亭这种人物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上海都市流氓资本家,不是由道听途说加上想象而构成的人物。李石清这样的银行秘书和他的太太那样的人物,在人格上不是没有,但在遭遇的事件上恐怕绝不会如此的。对于银行这类地方的办事员,生活到底如何,观念如何,所接触的社会圈是怎样的,恐怕曹先生不是深深了解的,像了解鲁贵或周萍一样罢,这不过是一个证明技巧的问题,克服不了创作问题上根本的矛盾。”(张庚:《一九三六年的戏剧——活时代的活记录》)
戏剧理论家张庚
曹禺在《日出》中描写的都市生活是否真实?潘月亭、李石清这样的人物是否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曹禺写作《日出》的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或许是受到茅盾小说《子夜》的启发。茅盾的《子夜》出版于1933年,曹禺的《日出》发表于1936年。曹禺笔下的潘月亭、李石清、金八,与《子夜》中的吴荪甫、屠维岳、赵伯韬,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曹禺认为茅盾是了不起的人,对茅盾的《子夜》推崇备至。1937年6月11日,上海《电声》杂志刊登消息:曹禺着手工作将《子夜》搬上舞台,并自任导演。1946年2月18日,中华全国文艺界上海分会举行集会,欢送老舍、曹禺赴美讲学。曹禺在集会上致辞:“像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不敢太自夸,即使放在外国第一流作家同列,也不觉得惭愧的……”
1981年2月17日,曹禺对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日出》剧组谈话时说:“我的戏有一个特点,就是剧中的时间不是很具体的,只是划定一个大致的年代。不像不久前离开我们的敬爱的茅盾同志,他的《子夜》概括的生活面非常广阔,而且时间、地点非常具体……”
茅盾的《子夜》对曹禺创作《日出》直接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对《日出》的排练演出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1956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次排演《日出》前,导演欧阳山尊要求每一个演员都要读《子夜》。
历经多次改编《日出》自1937年首演,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每年都在各地上演:在国统区上演,也在解放区和延安上演。1939年冬,*在延安邀请鲁迅艺术学院的领导同志叙谈,提出延安也应当上演国统区作家的作品,比如《日出》。还提出这个戏应当集中一些延安的好演员来演。1940年1月1日,《日出》在延安公演,八天内观众近万人。这是“五四”以来优秀剧目在延安的第一次演出。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在*的陪同下,接见重庆作家、导演和戏剧人士。曹禺坐在*身边。*对曹禺说:“你就是曹禺呀!很年轻嘛!……足下春秋鼎盛,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