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第一次为什么不回国,重耳最后结局是什么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31 18:57:48

四、曹国

在经过曹国时,曹共公不仅不对重耳以礼相待,他不知道从哪听说重耳腋下肋骨连成一片,还趁重耳洗澡时偷偷窥探。曹国有个大夫叫釐负羁是个明白人,他劝曹共公要礼遇重耳,可是曹共公不听,釐负羁只好用自己的财产款待重耳。

五、宋国

经过宋国时,正值宋襄公刚刚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国打败,自己又受了伤。可是听闻重耳路过的消息,宋襄公以对待他国君主的礼仪接待了重耳,可谓是极尽礼遇。但是宋国毕竟刚刚遭受重大打击,无法庇护重耳,重耳只能继续前行。

六、郑国

经过郑国时,郑文公对重耳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瞻听闻重耳的贤能,谏言郑文公要礼遇重耳,可是郑文公不听。

《史记·晋世家》记载:“郑君曰:“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

郑文公的理由看似也很有道理,各个诸侯国的流亡公子路过郑国的多了,总不能每个都礼遇有加吧!叔瞻于是又谏言说如果大王不能厚待重耳那就干脆除掉他以绝后患,可是郑文公依旧没有采纳叔瞻的建议,这也为后来郑国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重耳第一次为什么不回国,重耳最后结局是什么(5)

七、楚国

重耳一行到了楚国,楚成王以国礼厚待重耳。在和楚成王的交谈中,楚成王问道:“如果你复国即位,拿什么报答我呀?”重耳回答道:“如果不幸将来两国交战,我愿意后退三舍的距离以报答您的恩情,”这就是著名的“退避三舍”的典故。在楚国几个月后,重耳等到了复国的时机。当时的晋国国君晋怀公因为得罪了秦国而被秦国所怨恨,秦缪公听闻说重耳此时流亡在楚国,于是想要接重耳到秦国,已备将来扶立重耳复国即位。楚成王听说后,表现出了他的开明和大度,他对重耳说:“楚远,更数国乃至晋。秦晋接境,秦君贤,子其勉行!”然后恭送重耳来到秦国。

八、秦国

经历了极其漫长的流亡岁月后,重耳终于来到了可以帮他复国的秦国。秦缪公早就对重耳的贤能有所耳闻,加之扶立重耳为君后可以加深秦晋两国的关系,更使得秦缪公把帮助重耳即位视为己任。闻听公子重耳在秦国站稳了脚跟,那些早就仰慕重耳贤能的晋国旧臣纷纷来投,没多久,在重耳身边就聚集了一批人才和壮士。在流亡了19年后,重耳终于等到了成功的那一刻。

《史记·晋世家》记载:“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在晋国内应的配合下,秦国护送着重耳回到了晋国,晋国上下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在已过花甲的年龄,漂泊半生的公子重耳终于如愿登上了君主之位,是为晋文公。而晋国也在他的带领下,成就了一代霸业。

重耳第一次为什么不回国,重耳最后结局是什么(6)

我们回顾重耳在流亡途中各国的态度和表现可以发现一条规律:像齐、宋、楚、秦这样的大国往往对重耳礼遇有加,而像卫、曹、郑这样的小国却对重耳冷眼相向。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大国善于发现和整合资源,而小国不具备这些条件。对于大国来说,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前提下布局新的发展机遇是可以做到并且希望做到的。在此前提下,大国对重耳的礼遇意味着他们不想失去这个将来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好处的机会。结果也正如所料,在重耳即位成为晋文公后,那些曾经帮助过重耳的大国都获得了相应的利益,秦国更是和晋国结成“秦晋之好”。而反观那些之前冷遇重耳的国家在晋国强大后都遭到了清算和报复。

二是大国国君处在竞争激烈的位置,往往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大局观和视野。大国的君主虽然也是资质各异,但在身边大臣的熏陶下,在复杂局势的历练下,往往更容易形成敏锐的嗅觉和视角,具有开拓精神和争霸的意志。小国君主则不然,安身立命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三是未知性对于大国来说是趋利为主,而对于小国来说是避害为主。面对晋国的流亡公子重耳,大国往往把他看做成未来的“潜力股”,是一笔合算的“投资”,他们的逻辑是:即使重耳将来不能成为晋国国君,自己也没什么损失,而如果万一他成功了,自己会从中受益很多。小国则不具备这种条件,夹杂在大国之间使得他们的战略受限,不得不处处谨小慎微。因为她们也不知道哪一天得罪了大国,就有可能遭受灭国的危险。

重耳第一次为什么不回国,重耳最后结局是什么(7)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在面对同一个未知事件时往往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而影响他们选择的是一国君主的眼界,更是隐藏在国家背后的综合实力。而这,或许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参考资料:《史记·晋世家》

本文由“大瀚闻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