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物丽莎,马特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01 02:34:54

接下来, 丽莎以直接引语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该片的主要情节, 其核心要义在于俄国公主林娜背弃了自己的未婚夫———“一位很有威仪的少年军官”, 与后来成为革命军领袖的伏尔加河舟子展开了一段超越阶级与战火的爱情。然而正如丽莎所述, 这部电影“情节是异常地离奇”, 但她“发生特别兴趣的并不在此”, 而是对于自己“身世的感慨”:

如果我的结局也同林娜的一样, 如果那个少年木匠伊万在革命期间也做了革命军的首领, 也和我演出这般的离奇的情史, 那对于我该是多末地侥幸呵!但是现在我的结局是这样, 是这样地羞辱……

细读上文, 与其说丽莎曾经“侥幸”期盼的拯救者是现实中的木匠伊万, 毋宁说是电影中的伏尔加河舟子, 因为后者代表了真正的革命力量, 乃是无数个木匠伊万的“原型”。《党人魂》之于丽莎如同一个荒谬的美梦, 离奇的情节固然不值一驳, 但其揭示的愿望却是激动人心。

电影人物丽莎,马特(9)

紧接着, 丽莎细致描述了自己当初的观影感受:

在看这张影片的时候,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令我惊愕不止, 那就是观众们, 当然都是中国人了, 一遇着革命军胜利或少年舟子佔着上风的时候, 便很兴奋地鼓起掌来, 表示着巨大的同情……我看见他们所穿的衣服都很华丽, 在表面上看来, 他们都是属于波尔雪委克的敌人的……我的天哪, 难道他们, 这些无知识的中国人, 都是波尔雪委克的伙伴吗?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 蒋光慈藉由丽莎的视角呈现了俄国革命在中国的深刻影响。透过丽莎的表述, 《党人魂》的主体部分也嵌入了蒋光慈的文本中, 使《丽莎》获得了某种“不带有文学的那种假定性”的“看待事物的积极视角”。这不仅有效地拓展了丽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范围, 更为小说增添了不同的革命与爱情“话语”。那么, 《丽莎》与《党人魂》这两个文本之间的关系是否仅限于此呢?

电影人物丽莎,马特(10)

让我们再次回到《丽莎》的文本。不待《党人魂》出场, 小说开篇不久即以“伏尔加河”来表征丽莎至死不渝的乡愁, 接下来, “伏尔加/河”的字样频繁出现竟达16次之多 (尚不包括丽莎对于《党人魂》的引述) , 就连那家雇佣丽莎跳裸体舞的饭店也被叙事人冠名为“伏尔加”。

通过不断咀嚼那些发生在伏尔加河畔的故国记忆, 丽莎沉浸在今夕对比的感慨之中, 而这就使得她与白根和伊万的两次“爱情”自然带有了反动或革命、堕落或拯救的不同色彩。直至临终之际, 丽莎与“美丽的故乡———伏尔加河”道别, 为这首乡愁的咏叹留下一个悲伤的尾音。

电影人物丽莎,马特(11)

那么, 小说中这条标示着乡愁的“伏尔加河”又是从何而来呢?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 而曾经留学俄国的蒋光慈对于俄国文化有着深入了解, 他将丽莎的活动背景设置于此也在情理之中。不过, 以下文本细节却提示我们, 这条“伏尔加河”与《党人魂》密切相关。

首先, 小说中的丽莎不仅是在伏尔加河畔与伊万相遇, 更是因为伊万“悠扬而动人心灵的歌声”而“不由自主地爱上他了”, 而这般场景与《党人魂》中林娜与舟子的浪漫邂逅如出一辙。

其次, 谈及伏尔加河畔的“爱情故事”, 巴金曾指出, 《党人魂》整体结构最为“巧妙”之处, 即在于“借一段三角恋爱的故事来表现革命斗争”。与之对应, 蒋光慈不仅在伏尔加河畔设置了一段莲嘉与丽莎争夺白根的三角恋爱, 更是将丽莎在白根与伊万之间作出的爱情抉择当作革命与反革命道路的分野。

电影人物丽莎,马特(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