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中的主体意象,致橡树的意象及其含义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01 10:32:22

致橡树中的主体意象,致橡树的意象及其含义(1)

“从时间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独立的女性主体精神;从空间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知识者的启蒙精神;从心理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革命者的乐观精神。”这是吴怀仁对此诗的评价。但我觉得这首诗更是在向我们展示一种新时代女性的爱情观。不过分依赖,不自怨自艾,聚时相濡以沫不据为己有,散了相爱于江湖还是灵魂伴友。

《致橡树》是舒婷在1977年3月一个发高烧的夜晚写成的,深夜的孤独可以把对爱情的渴望无限放大。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该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技巧,二是主题。就技巧来谈,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率、直接地抒发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木棉对橡树情感的抒发象征着诗人对独立又深情的爱情的期盼,立意新颖,形象鲜明,富于理性气质,哲理性强。就主题来说:这首诗的主题可从内容上窥探一二。诗人不想做“凌霄花”、不想做“痴情鸟”,不想靠依赖他人而炫耀自己,也不想因为爱着对方就甘愿永远忍受寂寞空虚而渐渐迷失自己。诗人要的是“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是平等的,并非谁是谁的附属品,谁一定要因为爱你而甘愿牺牲。遇到困难我们携手并肩、坦诚相对,相互扶持、患难与共,哪怕“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也没关系,我要的是灵魂的契合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致橡树中的主体意象,致橡树的意象及其含义(2)

可能最好的爱情和婚姻就是这样吧,你有铜枝铁干,我也有红硕的花朵,彼此势均力敌、门当户对,志同道合所以互敬互爱。温锁林说过:“分离”是外在、表象的;“相依”则是内在、本质的。这就是舒婷《致橡树》阐发的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也是这首诗弥足珍贵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人,或许我们可以分享喜悦,却未必能替对方承受痛苦;如果我确定爱你,就不仅仅只爱你的身体,工作、信仰连同理想也会一同爱进去。哪怕有一天身体分隔,灵魂也永远相依。

致橡树中的主体意象,致橡树的意象及其含义(3)

豆瓣网有一位网友评论:在那些斗志昂扬与落魄挫败相混杂的岁月里,“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句诗仿佛有魔力,每每在我犹豫、彷徨之际,给我以力量,鼓励我去做一棵与所爱并肩站在一起的木棉树。这是诗的力量,可我们还要记得——实际上木棉树和橡树永远也不可能在一起!木棉,是南方的树,内里中空,既做不了家具,也当不了火柴,最是没用。除了它的花,还很漂亮。橡树呢,在《本草纲目》中被形容为“木坚实而重,大者可作柱栋,小者为薪炭”。可纵然千般万般之好,若移置南方也会因水土不服而长得歪歪斜斜,全无北方之伟岸高大。我爱你,可以遥远地爱着你,但不能据为己有;可以允许你自由,只和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自立、自强却不自私,可相濡以沫,也可相爱于江湖,世间最美好的爱情莫过于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