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孟郊的一生,贫困相伴他一生,所以,这“郊寒岛瘦”的寒,说穿了就是贫寒,穷寒贫病始终是贾岛诗歌的主题,在这样的氛围中,读他的诗就每每会被笼罩在这一片地寒气之中。
他平常的日子是“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春色烧肌肤,时飱苦咽喉”,自我的感觉是“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所遇皆“踏地恐土痛,损彼芳树根。此诚天不知,翦弃我子孙”,最后导致“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四顾只有“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这就是孟郊的生平,可以说穷困异常,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可以说是唐代境遇最差的一群士子形象的缩影。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这几句诗是他贫困的真实写照,他在塑造了一个形销骨立的孤老形象的同时,也毫无保留地抒发了其身心的凄冷与伤痛,一如杨慎在《升庵诗话》中的评价:“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多年生活窘迫的打击,将孟郊死死地压在社会最低层而不得伸展,孟郊作诗以五古为多,长于锤炼字句,所以,在此清贫的环境中,他的诗带着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有着古朴而凝重的特点,意象多幽僻苦涩,凄寒萧瑟,读来寒气浸骨。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这是老前辈南朝诗人鲍照的两句诗,按说,孟郊在当时即有诗名,不应该穷困到如此之地步,这也许是同他孤寂又矛盾和偏执的性格有关,可以说是真正的“心与身为仇”的典型代表。
他是将自己苦苦地锁闭在自己认可的生态中,不为五斗米折腰,更不会交通关节去求人,他要做的事只有一件,那便是寻章觅句,提炼出最美之诗句,这样看来,贫困就是必然的了;这应该怪不得朝廷不识人,毕竟政府是给了他机会的,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有点不合时宜。
孟郊给后世留下五百余篇诗作,他的诗名不可谓不大,因为他逝世后不久,邑人便在他的家乡德清县为他立祠,而他与韩愈等人形成的韩孟诗派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而一首《游子吟》不仅为他扬名立万,也是中国孝文化中对老一辈体贴和尊敬最好的诠释。正是:
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
巨篇五百咏遍天下平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