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唐的佛道之争和唐代宗教政策
中国人思想最重要的三个来源是儒、释、道,儒教、道教是本土文化,佛教则创建于天竺(印度),三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几乎同时创立的。
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我国,次年在洛阳修建了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已经传播深远。
隋代佛教居三教之首,到唐代发生了变化。
李渊、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夺取了天下,道教徒有鼎力相助之功,另外李家属于关陇军事集团,地位不如中原的士族门第高,为了自抬身价,李家认老子李耳为先祖,来抬高自己的门第,老子是道教的始祖,自然道教地位就需上升。
唐高祖李渊曾有废佛之意。太史令傅奕武德四年(621年)上《请废佛法表》和《益国利民事十一条》,说:“布李老无为之风,而民自化,执孔子爱敬之礼,而天下孝慈。”抨击佛教说:“佛之经义,妄说罪福,军民逃役,剃发隐中,不事一亲,专行十恶,岁月不除,奸伪逾甚。”僧人法琳则著《破邪论》等文反击。
当时的佛道之争,因为皇室明显支持道教,佛教被抑制。625年,李渊亲自到国子监宣布:道第一、儒第二、佛最后,唐太宗李世民上位后也坚持了这项国策。
唐代的宗教政策到武则天时期有所改变,武则天借助佛教造势,方登大宝,所以抬高佛教地位,成为三教并行,佛先道后。
再后,到唐睿宗时成为三教并行,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