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节目如何兴起的,鉴宝节目的内幕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14 09:15:51

前些年老藏家基本上都会碰到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电视上宣传的比如某某瓷器几千万,玉器翡翠动不动上亿。甚至一块小印章都能动辄天价。但是当自己拿出藏品去出手的时候,往往却是到处碰壁。要么碰到“李鬼”公司只见天价宣传不见成交,要么就是几百万的东西到别人嘴里,就少了好几个零,只变成几千块了。这就让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了,说好的“天价”呢?

“鉴宝节目”的火爆。让所谓的亿民炒古玩。最流行话语就是:我有一件古董,和电视上面的一样!是不是也能卖个几百万?古玩从一个文雅的爱好变成了人人都希望通过其来暴富。

鉴宝节目如何兴起的,鉴宝节目的内幕(1)

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几年里,以“鉴定真伪”和“市场估值”为核心内容的“鉴宝”类节目曾在电视荧屏上红极一时,全国各大卫视和地方频道几乎都有各自版本的“鉴宝”栏目。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鉴宝”节目中持宝人们传奇的收藏经历、揭晓市场估价时的紧张气氛,以及“和珅”老师“挥锤打假”的飒爽英姿,共同构成当时大众心中对于“文物”和“收藏”的普遍印象。

鉴宝节目如何兴起的,鉴宝节目的内幕(2)

还记得当年爆火《鉴宝》吗?几个权威专家配上一堆排队等着鉴定的老百姓,动不动几十万、几百万的鉴定结果。《鉴宝》究竟去哪儿了?

“鉴宝”的兴起

在中国,收藏古玩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作为典型的“封资修”事物,古玩收藏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收藏传统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复苏。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早期的收藏交易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邮票、书画等现代工艺和艺术品,以及一些年代相对晚近的古玩上。

鉴宝节目如何兴起的,鉴宝节目的内幕(3)

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规定,私人收藏的文物只能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严禁个人倒卖牟利。这个规定封*了一切民间文物流通渠道的合法性。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多数国营文物商店低价进货、高价售出的经营方式,民间藏家之间的交易只能“暗渡陈仓”。这样的局面自然遭到众多民间藏家的强烈质疑。与此同时,法律也在90年代末期开始修订。

在2002年10月颁布的新版《文物保护法》中,在特定情况下,文物的个人收藏和交易首次获得法律许可,可以想见,新世纪的中国随即迎来一轮古玩收藏热潮。

在个人文物藏品交易市场刚刚打开的那个年代,各种通过捡漏获宝的传闻在坊间大肆流传。几乎人人都怀揣着依靠自己的“慧眼”和“好运”发家致富的梦想,各地的古玩市场也焕发出又一轮生机。

迎头赶上的,当然还有电视节目。2003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推出周末特别版《鉴宝》栏目,大受欢迎,伴随着央视《鉴宝》的火爆,全国各大卫视也纷纷打造类似的节目,大都赢得了不错的收视,中国的电视荧屏就此进入一个“珠光宝气”的时代。

鉴宝节目如何兴起的,鉴宝节目的内幕(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