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自然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16 18:12: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了进一步探索理论依据,左其亭教授团队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体系,欢迎讨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体系:

(1)基本概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指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在达到稳定、平衡、协调发展并保证生态良好的前提下,人类主动将自然界视为共生共在、一荣俱荣的生命共同体,并达到经济、社会、生态、资源、景观、文化的共生和持续发展状态。

(2)内涵解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文系统与自然系统达到共生共存的状态,涉及经济、社会、生态、资源、景观、文化等多维系统的参与,概括为以下6方面内涵。

①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②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出发点。③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保障。④资源高效安全利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遵循。⑤人与自然景观互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⑥文化先进引领传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支撑。

(3)研究对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人与自然系统,即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为纽带,将人文系统和自然系统联系在一起组成的大系统,包括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人与自然的交互过程。

人与自然的内在*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作用和反作用的内在联系,人类绝不能追求“人定胜天”的思想,应意识到在改造甚至破坏自然系统的同时必定会受到自然系统的反作用。

人与自然的交互过程:在自然界通过物质、信息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进行人与自然的交互,使得人文系统与自然系统成为一个闭环状的耦合系统,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处在反复循环的作用与反馈当中。当该交互过程达到平衡、和谐、完整、相互适应的状态时,便支撑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理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研究涉及人文系统和自然系统,需要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多学科交叉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如自然辩证法、水文学理论、水资源理论、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等,这些基础学科都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

基本理论:包括共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文明理论、和谐论、协同论等。

人和自然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1)

理论体系框架

全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jNRvWNl2C5gq2SZB7dEBg

文献引自:左其亭,张乐开,张羽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与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4(6):10-15 6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