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傅雷家书》是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自从1981年《傅雷家书》首次出版以来,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2020年4月,还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
傅雷油画
今天的话题是:《傅雷家书》除了是一本很好的家教书籍之外,其实还充分展现了一个父亲(傅雷)教子观念的根本转变,下面就从这一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下《傅雷家书》。
一、遗传的家教方式
傅雷于1908年4月7日出生在江苏南汇周浦镇。由于幼年就丧父,小傅雷由母亲抚养,母亲虽然贤淑,但极富主见,而且是个非常极端的人,她对傅雷有着超强的控制欲,不仅经常体罚责打他,甚至以上吊来威胁傅雷要认真读书。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傅雷,童年其实非常悲惨,结果造成傅雷性格上有缺陷,并且在成人后,他还遗传了母亲的家教方式,用同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傅雷漫画
二个儿子傅聪、傅敏小的时候,傅雷很少和他们嬉戏与谈话,也不喜欢他们淘气的行为。致使两兄弟在父亲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任性。由于傅雷性情火爆,两兄弟还经常挨打。
有一次傅雷训斥傅聪时,竟顺手拿起装蚊香的碟子甩过去,正好砸在他鼻梁上,当即血流如注;还有一回,傅聪在练琴时偷看了《水浒》,谁知隔着两层楼,傅雷竟能听出异样,立即下楼对着傅聪一通爆吼,把儿子吓得魂飞魄散。父子俩曾经发生过很多次不愉快。
二、父亲的反思,催生出《傅雷家书》
然而,正是父亲的严教,让傅聪不仅继承了傅雷刚烈与好学上进的性格,而且在自己的爱好:钢琴事业上创造了佳绩。1953年的一次参赛,他独奏获得三等奖,竟气得把铜牌摔在地上。两年后,在“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傅聪终于荣获唯一的“玛祖卡”最佳奖。
傅聪照片
傅聪从此名震乐坛,赛后,他还获得了前往波兰留学的机会,于1954年离开严父的家,远赴波兰进修钢琴。儿子的突然离开,让父亲失去了“身教”的机会,这位从前严酷的父亲,在作出了一次深刻反思后,决定用“言传”来与儿子沟通,这就催生了《傅雷家书》。
三、彻底转变教子方式
儿子离开身边的客观现实,以及傅雷对自己过去的教子方式的深刻反思,让他决定从此彻底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由粗暴的家教改为循循善诱、与儿子朋友式的讨论交流方式。《傅雷家书》充分展现了傅雷家教方式改变的主题内容。
首先,傅雷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之前脾气暴躁,儿子如果延续这种风格,就算再是天才,也会遭人厌恶,很难在圈子里立足。总有一天,他会把父母加诸在他身上的(暴躁脾气)投射到别人身上。必须导致自己以及他人都会受到伤害。因此,他毅然决定以朋友的方式与儿子平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