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哭师特殊句式归纳,蹇叔哭师文言知识点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2-11 13:32:10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蹇叔哭师特殊句式归纳,蹇叔哭师文言知识点(5)

四、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忌不自信(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屈原《离*》)

⑦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⑧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李朝威《柳毅传》)

⑨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⑩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⑪而良人未之知也。(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鸿门宴》)

②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④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⑤彼且恶(何)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⑥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

⑦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⑧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韩愈《祭十二郎文》)

⑨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传》)

⑩无情郎安在?(李朝威《柳毅传》)

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①“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岳阳楼记》)

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孟子《庄暴见孟子》)

⑤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记《鸿门宴》)

⑥余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⑨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⑩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①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③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

④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⑤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

⑥惟你是问。

蹇叔哭师特殊句式归纳,蹇叔哭师文言知识点(6)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蹇叔哭师特殊句式归纳,蹇叔哭师文言知识点(7)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 定语 者或中心词 之 定语 者

①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2.中心词 之 形容词(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 数量词(定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蹇叔哭师特殊句式归纳,蹇叔哭师文言知识点(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