犒师退师又哭师,
三师只有此师糜。
可怜蹇叔忠遭辱,
有幸郭偃卜奇机。
秦伯易盟似娼妇,
晋候雪恨以死期。
虎狼之心难改性,
进化传承不依稀。
此篇为“蹇叔哭师”,上篇是“烛之武退秦师”,上上篇是“展喜犒师”。除犒师写的齐、鲁国之事外,退师与哭师都是写秦、晋、郑三国之间的纠葛。还都是讲的面对战争的言辞行为,前两次由于善于听取建议,收到了止战的好效果,而此次却因秦穆公的刚愎自用,造成秦军覆灭的惨败。
话说两年前,晋秦联盟侵郑,被郑国大臣烛之武瓦解了,秦穆公权衡利弊,不仅自行撤军,还留下杞子等三员大将帮助郑国防卫。晋综合考虑后,也随之撤军,与秦没撕破脸皮,但晋文公心里心里肯定是怨恨的。
两年后即鲁僖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628年的冬天,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晋文公薨了,出殡时,棺柩里发出牛吼声,卜筮官郭偃对众人讲,这是先君文公告诉将有西方军队过境,可趁机攻打,必获全胜(足见其当初怨恨之深啊)。二是留守郑国的秦将杞子,传回一条信息,说郑国让他们掌管了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派兵来偷袭,内应外合,郑国唾手可得。
秦穆公得知消息后,就去征求上大夫蹇叔——曾在秦招贤纳士时而因友(百里奚)入仕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意见,但蹇叔不同意,并讲很多道理,“劳师以袭远,未之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但秦穆公并未接纳蹇叔的规劝,而是召集孟明、西乞、白乙三位将帅,直接命令他们率军从东门出发。蹇叔赶到东门,哭着对孟明说,“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师之入也!”
秦穆公听说后,很生气,就骂蹇叔,“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意思是说你知道啥呀,怎么不早死呀,要不你坟上树木就长成双人合抱那么大了!足见秦穆公对蹇叔哭师,预兆不好的愤怒啊。
其实,蹇叔之哭既是为国家,也是为自己,三个将帅中除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外,其他两个白乙、西乞就是他的儿子。他对儿子说得更直接些,“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墓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其间,余收尔骨焉!”殽即今河南洛宁西北,他预计晋军必在那里设伏,他只能准备去替两个儿子收尸了。
他的预见并未能说服任何人,于是“秦师遂东”。军队照常由东门出发了。此文就写到这里,并未说到结果。结果是在“秦晋殽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三》)接着讲这个故事,并引出两个人物,王孙满和弦高。
王孙满是周襄王的孙子,这时年纪还不大,但看到秦军经过周王都城只脱盔不下车的无礼情形时,也断言其必败。秦军再往前,经过滑(今河南滑县)时,遇到郑国商人弦高。弦高是个爱国者,一边假借滑国君之名,用十二头牛、四张牛皮慰问秦军,安排食宿;一边暗地派人向郑国君报告消息。郑国国君得到消息,让人去杞子他们住地察看,只见他们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战马,总之作好了内应外合的准备。于是就以没有吃的(“吾子久淹弊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等原因,驱逐秦将,让他们离开郑国(可见弱国何其无奈啊)。这样,杞子逃到齐国,另两人逃到宋国去了。
孟明等带着军队,在行进途中听说此事,知道郑国有了准备,偷袭己无可能,强攻难取胜,围困又缺乏后方支援,不如回去算啦。于是,“灭滑而还。”撤退时顺便把滑这个小国给消灭了。
但是: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呢。晋军果然如蹇叔所料,在殽这个地方埋伏等着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全歼秦军,秦的三位将帅也均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