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九十七卷翻译,资治通鉴卷181翻译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2-25 12:13:47

建元2年(344年),随着高句丽国的臣服和宇文部的湮灭,前燕终于一统今中国东北地区大部,东北一隅再无政权可威胁已逐渐强大起来的慕容燕国。

“东征高句丽”和“北灭宇文部”无异是前燕早期最为重要的两场战役,一定程度上可以称的上是后期慕容燕国称雄北境的奠基之战。

“攘外必先安内”,只有“收拾”了周边两个“恶邻”才能心无旁骛地与后赵这只“恶虎”一决雌雄!

而作为这两场战役的“策划者”与“灵魂人物”—此时的前燕第一名将慕容翰也在北灭宇文部之战中身中数箭、卧病在榻。

后病体渐愈的慕容翰于府中尝试策马驰骋,有人向慕容皝诬告—慕容翰谎称有病,闭门不出,但却私下练习骑乘,意欲谋反!长久以来,深忌其兄才能的慕容皝于是痛下*心,命人鸠*慕容翰。

而名将慕容翰临死前的一段话,时至今日听起来依然让人痛心不已—“吾负罪出奔,既而复还,今日死已晚矣。然羯贼跨据中原,吾不自量,欲为国家荡壹区夏;此志不遂,没有遗恨,命矣夫!”《资治通鉴 卷 九十七》意思是:“我本来是负罪出奔之人,既已复还,到了今天才死已经是晚了。但是羯族后赵依然雄据中原,我自不量力,还想为国家荡平后赵,一统中原。可惜此愿若遂,我便死也没有遗恨了!也许,这是我慕容翰的命吧!”

举凡史家,评论慕容翰之死,皆言慕容皝妒其能,慕容翰“亡于太优秀”,然深思细究,会发现慕容翰之死的几个诱因:

第一点:

作为慕容廆的庶长子,慕容翰并不能继承慕容氏的基业。而房玄龄等《晋书》载记—慕容翰:①"性雄豪,多权略,猿臂工射,膂力过人。" ;②"善抚接,爱儒学,自士大夫至于卒伍,莫不乐而从之;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 九十一》载记—“廆徙慕容翰镇辽东,慕容仁镇平郭。翰抚安民夷,甚有威惠;仁亦次之。”从以上可以总结出慕容翰是位有勇有谋,善于保境抚民,且甚有威望的优秀将领,也身受其父慕容廆的重用及喜爱(详见前文)。但因其“锋芒太盛”却深遭世子慕容皝嫉惮,这也为慕容皝即位后,慕容翰出走段部、宇文部埋下了“伏笔”。

第二点:

慕容廆时期,从诛*附塞鲜卑的连、津之战、破鲜卑段部的阳乐之战、击溃以崔毖为首“三国联军”的棘城之战、再到和慕容仁共伐高句丽;后慕容翰更是作为“中流砥柱”镇守徒河(今辽宁锦州)和辽东。慕容皝时期,出走7年归来的慕容翰更是主导了“高句丽之战”和“北灭宇文部”这两场奠定了慕容前燕后期辉煌的“分水岭”战役。

“太平本是将军造,那有将军享太平!”战功赫赫又岂能不“功高震主”。

第三点:

细细分析,你会发现慕容翰是一位极有大局观谋略、且极富主见的将领。早期的“棘城之战”,慕容翰敢于违抗其父慕容廆的调令,以奇兵大胜“三国联军”;后期的“北灭宇文部”之战中更是置慕容皝“涉夜干勇冠三军,宜小避之”的军令不顾,率先锋大军直接冲阵,斩*宇文部大将涉夜干…虽然两场战役都是以大胜告终,而“不听号令”却是历代君王最忌惮的大罪;历朝历代敢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统军大将往往下场凄惨。

第四点:

十六国时期,纲常混乱、虎狼并起。“最是无情帝王家”,在强权和利益面前,至亲反目、手足相弑的悲剧更是数不胜数。

慕容廆统治时期,其叔父慕容耐篡夺慕容廆王位、历尽艰辛复位后,其庶兄慕容吐谷浑又负气出走千里远建吐谷浑汗国;慕容皝继位后其一母同胞的慕容仁、慕容昭遂即叛乱,其庶兄慕容翰出走段部、宇文部。慕容皝完美的继承了其父慕容廆“甫一继位就多灾多难、焦头烂额的优良传统”,且在其雄才大略的亲弟慕容仁步步紧逼下,慕容部一分为二,内忧外患之间,继位初期的慕容皝差点陷入“万劫不复”之境。(见前文)

而这一历史时期——西晋的“八王之乱”、后赵的石虎*石勒满门、鲜卑段部的段辽*段牙而后篡位、鲜卑宇文部的宇文逸豆归驱逐宇文悉独官而后自立………

在自身或者对手身上所发生的这一幕幕“至亲相弑惨剧”无异像巨浪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捶击已进入暮年的慕容皝胸口。

慕容皝有子二十,除了世子慕容儁(俊),其最器重的是四子慕容恪(燕王皝有疾,召世子俊属之曰:今中原未平,方资贤杰以经世务。恪智勇兼济,才堪任重,汝其委之,以成吾志!—《资治通鉴 》卷 九十八),而其最宠爱的却是五子慕容垂(霸),若非群臣劝阻,甚至一度要废慕容儁而改立慕容垂为世子。(见前文)

而经历了后赵与前燕的“昌黎之战”、“东征高句丽之战”、“北灭宇文部之战”,此时的慕容恪、慕容垂早已“崭露头角”,小哥俩业已步入了“未尝败绩的战神之路”。

而慕容翰之死是否与这两位有关呢?

慕容恪无据可查,但一定与慕容垂有关。

前文我们讲过—“东征高句丽之战”北路主将是慕容翰和慕容垂;“北灭宇文部之战”中慕容翰乱军危难之际,又是慕容垂挺身出阵,救出慕容翰,阵斩宇文部大将涉夜干。

伯侄俩配合相得益彰,慕容垂未来的战神之路是否会受其伯父慕容翰的影响呢?

答案显而易见。

所以,慕容皝很难。

一个是忌惮了一辈子的兄长、一个是最宠爱却不能继承大位的儿子,有一天其撒手人寰,伯侄俩联手,慕容部又将是腥风血雨一片……

为了慕容儁的大位,扎手的荆棘,还是老爹来拔吧!

慕容垂是亲儿子,下不了手,虎毒尚不食子。

所以,一代名将慕容翰必死。

资治通鉴第九十七卷翻译,资治通鉴卷181翻译(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