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供养人”,是指佛教信徒对佛、法、僧三宝给予物质上帮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施主”。
作为“供养人”,信徒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尽自己所能,对寺庙、僧尼提供各种能力的帮助。供养人的做法也是佛门中的一种善行,称为“供养行”。在敦煌壁画上就有大量供养人的画像,而敦煌佛窟本身也是依靠供养人财力才成就的。
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
供养人和供养行,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由于自己身在红尘,不能专心参佛礼拜、修行佛法,那么因为自己供养了僧人,也就相当于找了一个替身代己修行,同样可以修得善果。
回过头再看《西游》故事,取经的起因是因李世民大病一场,魂魄入阴曹地府,发现地狱中有大量孤魂怨鬼不得超度,而且自己也是罪孽深重,所以在苏醒之后,急求一位高僧去西方求取真经,以超度亡魂,祈求国泰民安。
李世民当着皇帝管理着国家,自己当然不可能出家取经,所以只有德高望重的玄奘法师可担当此任。二人结拜为兄弟之后,兄弟如手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所以,唐僧就成了李世民的替身或者化身。唐僧取经就等于李世民去取经,唐僧的功德修行也就是李世民的功德修行。
取经不只是为李世民自己,更是为了整个大唐国的安宁。不单李世民一人是玄奘的供养人,整个唐朝天下百姓都是玄奘的供养人,唐僧的使命是为大唐苍生祈福消灾。唐僧代表的不只是李世民,而是整个大唐国民,所以唐僧自然姓唐不姓李。
这其实不止是《西游记》小说的设定,而是所有与西游取经故事相关的作品的共同设定。
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
- 其二,“唐”字语义美好,含义深刻
假如我们熟悉的三藏法师名叫“李三藏”,那西游故事给人的美好感受不知会打多少折扣。这还不仅是因为我们听惯了“唐三藏”,更是因为“唐”字有美好的语义和深刻的含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
大言也。引伸为大也。……唐之为言荡荡也。
也就是“唐”有“广大浩荡”的意思。唐三藏以唐为姓,正好又有佛法广大无边,取经者志气浩荡的含义。
此外,“唐”还有“空”的意思:
又爲空也。如梵书云。福不唐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虚而多受之意。(《说文解字注》)
古文池塘的“塘”本字就是“唐”,是“空虚而可多接纳”。
唐三藏佛门弟子,以清净空灵为本,而三藏经书又代表佛法无边无所不包。所以,唐僧以“唐”为姓以“三藏”为名,真真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