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的佳作
最后的晚餐这个主题,来源于《圣经》里的一个故事: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前与门徒们最后吃了顿饭,席间他向大家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马太26:21)此话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忠心耿耿的门徒们当时就炸了锅,一个个争先恐后地问耶稣:“主,是我吗?”(马太26:22),就连背叛耶稣的犹大都不例外,不过,在后人的想象中,犹大此时应该是一幅惊慌失措的表情。
▲ 电影中的最后的晚餐场景。图/《耶稣受难记》
大约在1495年,米兰恩宠圣母教堂多明我会修道院的院长,可能觉得最后的晚餐这个主题挺适合吃饭的时候欣赏的,所以他通过米兰的卢多维科公爵找到达·芬奇,希望他能为修道院的食堂做一幅这个主题的画作。
▲ 米兰的卢多维科公爵,因资助达·芬奇及其他艺术家而闻名。图/Wikipedia
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时的画家都会采用湿壁画的方法绘制壁画。所谓湿壁画,是指在画画之前,要先在准备上色的地方抹上一层熟石灰(石膏)打底,然后趁它还没有干燥时,涂抹上颜料。当熟石灰干燥后,颜色就会被墙体表面吸收,永久地融合在一起。采用这种画法绘制的作品色彩稳定,经久不坏。西斯廷礼拜堂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以及梵蒂冈签字厅拉斐尔的《雅典学派》等名作,都是湿壁画。
▲ 湿壁画《雅典学院》,是拉斐尔为梵蒂冈签字厅做的四幅湿壁画之一。图/《纸上美术馆:拉斐尔》
但是湿壁画也有自己的局限,湿壁画所用矿物颜料必须要有耐碱性,否则会与石灰发生反应导致变色,所以颜料的种类非常有限。达·芬奇想要画出比传统壁画更多的细节和亮度,所以他大胆选择了用油和清漆直接在干墙上创作。
另外,湿壁画一定要在墙壁还潮湿的时候就完成绘制,但达·芬奇可是画家中出了名的拖延症,他作画的习惯说好听了是精益求精,说难听了就是随心所欲。湿壁画的技术,完全无法满足达·芬奇这种毫无规律的任性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