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好处

首页 > 育儿 > 作者:YD1662022-11-19 12:44:34

【摘 要】: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成为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所以,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为幼儿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幼儿园 方法

好的行为习惯是个人素质和修养的体现。洛克说过:“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从幼年开始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的力量,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之大,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我结合了已有的保教经验,浅谈一下幼儿园保教工作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习惯养成教育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 可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保教即保育和教育,教中有保,保中有教。《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重要目标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这些都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教育最重要的奠基阶段,幼儿保教工作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应该把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保教工作的核心,摘用巴金先生的一句话“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二、一日保教中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其体验的核心理念是自理自立,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清洁、进餐、睡眠、排泄、锻炼的好习惯。幼儿的进餐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一般幼儿在园的进餐活动包括午餐和点心,幼儿进餐问题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好的进餐习惯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并且终生受益。但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正确引导和培养。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根本谈不上有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这就对 我们在对培养孩子正确进餐习惯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老师会根据餐前餐后管理规定指导孩子正确用餐。刚开始我们发现,由于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用餐习惯,很多孩子不知道饭菜进口后要咀嚼或者不会咀嚼,出现整吞或者没有嚼碎就吞下去的现象,还有的孩子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挑食偏食现象也很普遍。饭菜端上来以后有用手抓的,有看着饭菜发呆的,这都是没有养成好的进餐习惯的表现。教师要引导幼儿饭前洗手、不进行剧烈活动;固定就餐地点、按时就餐、就餐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用手抓饭菜,会使用餐具进餐,进餐姿势正确;不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营养平衡; 集体就餐时要照顾他人;吃饭时要安安静静,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不吃过多的甜食,不乱吃零食;不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饭后漱口、擦嘴;定时喝水、随渴随喝、每天保证喝水1600毫升至1800毫升;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夏天要少吃冷饮,多喝开水,少喝饮料、不能用饮料代替水,不能只喝纯净水;不喝生水和不清洁的水, 不用汤泡饭或边喝水边吃饭。可以通过学习儿歌《洗手》:“小朋友,爱洗手。洗前先卷衣袖口,打开龙头湿湿手,抹点香皂搓搓手,手心手背都要搓,再用清水冲冲手”的形式让幼儿谨记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经过老师一段时间的正确引导,孩子就会有意识的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开学初,我们对全班幼儿进行了一次家访,主要了解孩子在家进餐和在园进餐情况是否一样。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把进餐情况分成了三种:(1)孩子在餐前没有一个好的卫生习惯;(2)自己不会吃或者不愿意吃,要大人喂;(3)挑食、偏食现象严重,在家不吃饭,一日三餐以零食为主,每餐只吃一口到二口饭,身材矮小,体弱多病。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深思,制定了适合的相关方法和措施。

三、在保教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重视激发幼儿的内在需要及学习兴趣,做到:①让幼儿理解简单的道理,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懂得一点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与健康的关系;良好学习习惯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使幼儿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②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教师对幼儿的每一个小小的发现、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赞赏,让幼儿在教师评价以及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③激发幼儿主动积极探究、想像、创新的兴趣。鼓励幼儿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事,讲别人未讲过的故事,想比别人更新、更好的办法,并通过幼儿自己的评价来激发每个幼儿求新求异的*和兴趣。其次,采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如,小班多采用具体形象、有趣的律动、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及示范、演示、榜样、练习的方法;中、大班多安排各种自选活动,设计具有创造性的音乐、绘画、故事及情景表演和游戏、练习等,运用观察、发现、置疑、相互学习、自我评价等方法。第三,在教育活动中,注意习惯培养的教育。我们对幼儿提出必要的行为规范要求,随着幼儿兴趣、情绪及能力的发展,随时提醒鼓励幼儿坚持和发展良好的习惯。我们鼓励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各种自选活动、自由活动及创造性活动。注意指导幼儿满足自己的兴趣与愿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及自制力、坚持性。

四、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先生说的好,凡是可以给幼儿刺激的,都是他们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人的环境比物的环境还重要;他还说,“我们不得不为幼儿创造优良的环境。”并倡导“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等有远见、独创性的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想。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环境创设上,应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通过美化自然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净化心理环境,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从而养成良好习惯。在室外环境创设中,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适当的评价,有利于幼儿产生动力和自信心

幼儿期对自我意识不清楚,往往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而且陈鹤琴也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我觉得我们可以采用一定的夸奖和奖励的方式,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刺激。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听见别人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也一样。但是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避免一个奖励的误区,“奖励”成为孩子的要挟之手段。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

六、一日保教生活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七、利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况。

家园共育的首要前提是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主动地配合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家长还要多去幼儿园与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此外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2、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的重要性,不良行为对幼儿的危害,以便家长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

要想让家长有针对性的教育纠正监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首先要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学习什么是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又包含那些方面。所谓良好的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行为。良好行为习惯包含很多方面,例如:生活习惯方面,从小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树立我不小,我能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在修养,体现着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的打招呼,学会倾听等。道德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儿童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诚实守信,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等。其次我们家长要知道不正确坐姿对幼儿的危害。学习习惯,如: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游戏等。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对幼儿危害不小,不利于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可塑性又强,只有成人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全集第二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8.1

[2]《幼儿园一日活动文集》1991.10月版

[3]《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版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