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月24日上午,家住洛阳市伊川县的戴先生,戴先生告诉记者,过年期间他准备用妻子工资卡里的钱购置年货,却发现银行卡里原有的6000多元钱都不见了,调出消费账单后才发现,是自己12岁的儿子乐乐(化名)购买游戏道具花完了。
除了银行卡里的6000余元,戴先生又查询了支付宝、花呗、微信等各种可以进行网络消费的APP消费记录,发现仅半个月时间,乐乐在游戏中消费了2万余元,是妻子半年的工资收入。
半个月消费2万余元,游戏道具10元到近千元不等
上瘾行为背后这么严重的后果,家长看见了么?而上瘾行为在很多家庭都比较普遍。
根据CNNIC发表的《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游戏》显示: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94亿,占网民整体的57.8%;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68亿占手机网民的55.2%。
软硬两手解决孩子上瘾问题
不当行为矫正只能助长孩子,要软硬两手才能解决问题。男孩子特别容易游戏上瘾,如果长时间陷入一种行为里边,那便是上瘾。
这时,大脑皮层会产生变化,会获得短期多巴供应和多巴胺饥渴的满足。
大脑就好像分解了类似鸦片物质。大脑皮层也产生了变化。
16岁前的轻度上瘾,那25岁前也许都没前途。更早以前,会出现6岁的手机上瘾,也就是简单游戏上瘾。玩儿了超过30分钟但仍然要玩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应该让孩子知道节制,比如玩儿了15分钟,再喜欢的话,也要拿走,然后过过5个小时后,才能再玩儿,延迟满足他。
医学指导学会指出孩子在小学5,6年级,比如玩儿手机超过30分钟,那便是上瘾,就是患者。大脑皮层短期变化。
要知道,15岁以后要控制是很难的。
而在最早期,孩子更多的是模仿行为。大人低头看手机,大人就是个手机控。
据统计,79%的智能手机用户会在早晨起床后的15分钟内翻看手机。更离谱的是,有1/3的美国人声称,他们宁肯放弃性生活,也不愿丢下自己的手机。
某大学在2011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每天平均要看34次手机。然而,业内人士给出的相关数据却高得多,将近150次。
很多次拿手机是没有意义的。手机以前是电话,一半以上拿手机就是为了接电话。现在拿手机更多都不是主动的,是被动。这些行为,孩子看到了,他也就好像同样,需要这样一个东西满足他。身体长期想吃零食,身体不好,是虚的。长期这样,孩子未来就毁了。所以,现在立刻,拿走。
我们该如何做呢?
- 教导孩子手机屏幕辐射对眼睛的危害
- 不让孩子能够拿到手机,或者看到手机
- 事后,为此事设定严格的规则坚决执行
- 提供孩子其他的玩具,小车或玩偶
游戏快速的奖励机制,会影响整个大脑。孩子若玩儿游戏上瘾,屡教不改不听,那么孩子不能玩儿了,直接断电断网,哭喊吵闹也不行,出去玩儿网吧也有年龄限制也没法玩儿,所以只能协商。那我们就可以跟他设定规矩。比如周六周日,可以1次玩儿3小时,到周一到周五时就完全不能碰。如果违法了,那么周末的也取消。
并且在玩儿的时候不提供吃的也不提供喝的。你若提供了这些,便是给他提供了生理奖励,鼓励他继续去玩儿游戏。
孩子平时不能关门,晚上睡觉可以关门。但是要在睡觉的时候断电断网。电子设备被要严格的监控起来。如果他不乐意,哭喊我们也不要安慰。断掉不解释。哭也不管。
但平日我们跟他的关系也要处得好,比如带他去吃好吃的,去玩儿篮球。
亲密的关系的陪伴不能少。
建立亲密关系,抵御外界诱惑
- 心理建设:亲密关系的恢复与培养
- 培育中长期期待:定期展示
- 组织参与多人游戏
一起欢笑的时间少,亲密关系少,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注,那便会转向其他。如果家庭关系没有亲密关系氛围,那孩子更容易游戏上瘾。我们家人每天至少要一起陪伴超过2小时,不拿手机,陪孩子玩儿玩具,陪孩子搭积木。一个月我们要制定好,要去哪儿玩儿,这样能培育孩子精神上对这些上瘾行为的防御系统。
另外,可以与更多小朋友一起玩儿,玩儿的越多,上瘾的机会便会越少。
所以,总结起来,游戏上瘾,我们需要从小就以身作则更好地培养。在年龄小的时候就及时纠正,不能不忍心。平日的孩子的亲密关系也要维护好,也要建设好,这是他抵抗外界所有诱惑的屏障。
我是果果妈妈说育儿,聪明养育,育儿育己。关注@果果妈妈说育儿可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爱的育儿分享。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有帮助,欢迎留言、点赞、转发——写文不易,您的支持将是我今后创作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注:部分内容和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