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叛逆期的孩子,冷处理对待叛逆期孩子

首页 > 育儿 > 作者:YD1662022-12-17 08:11:28

“面对叛逆的孩子,能想到的招都用了,威逼、利诱始终没有用,我不想放弃,可是却没有办法,在和孩子一天天对抗中,我觉得自己要崩溃了,谁能帮帮我。”

这是很多面对叛逆孩子的家长心声。自己不想放弃,可是很无力,内心焦灼每天处在崩溃的边缘。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对特殊的母子,看这位母亲是怎么一步步克服内心的脆弱,将孩子送上北大的。

解救叛逆期的孩子,冷处理对待叛逆期孩子(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孩子出生时,由于宫道缺氧且孩子颅内出血,医生坦言孩子的未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傻子,要么是瘫痪。医生多次劝孩子的父母放弃孩子,父亲放弃了,当时年仅25岁的母亲却不肯放弃,她说:“我是孩子的母亲,我想让他活着。”她包容了这个并非她期待中的孩子,陪伴他成长,这个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走路,五岁半才能跳跃,十一岁才会跳绳,但是却在十九岁的时候以660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应对一个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和一个脑瘫的孩子相比,艰难程度没有两样,甚至陪伴一个叛逆的孩子比陪伴脑瘫的孩子更加让人绝望。

这位母亲成功了,是她原本就有能力应对脑瘫的孩子吗?是她天生就这么坚强吗?当然不是。她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很普通,很脆弱。但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点点变得坚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千千万万个脆弱的母亲的影子。同样,从她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值得钦佩的坚定与坚强。

所以我们从这样一个脑瘫孩子的母亲的经历中学习,看她是如何克服内心的脆弱,看我们要如何应对自己的脆弱?

01大事由心,小事由脑

医生看着年轻的夫妇说:“很快的,拔掉氧气,几分钟就结束了。”

身边的人说:“你们还年轻,还可以再生孩子,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没有人会责怪你们。”孩子的父亲决定放弃。然而,这位母亲说:“我是妈妈,我不能放弃他。”

她是普通人,面对这样的未来,她也有恐惧,可是她没有放弃。

大事由心,小事由脑。弗洛伊德说:有些事情是我们由心决定,而不是用大脑来评估得失利害决定的。这位母亲,用她的心来做出了选择。她说:“这是我的孩子,我不能放弃。”

对于我们来说,当我们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坏孩子时,我们身心焦灼,我们又要如何选择呢?我们究竟爱那个期望中的好孩子,还是爱现实中的这个坏孩子呢?

在我们的期望中,孩子长大了,我们的孩子应该是一个非常全面优秀的孩子,而不是这样一个处处都爱唱反调的孩子。然而现实是,我们只有这个坏孩子。

就像这位母亲面对的一样,她希望生下一个健康的好宝宝,可是实际上却来了一个这样几乎没有未来的孩子。

这时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究竟爱哪一个孩子?是我们曾经期望的那个孩子呢,还是爱现实中的这个孩子?

毋庸置疑,我们爱的始终都是从小到大在我们面前长大的,现实中这个不完美的、甚至有点儿坏的孩子。

这就是由心的选择,这是一切的起点,也是奇迹的开始。

解救叛逆期的孩子,冷处理对待叛逆期孩子(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α转化:我只有这个“坏”孩子,我必须做些什么

我们不探讨哪种选择是对的、哪种选择是错的,最终的选择是由心的选择。既然我们天生并非生来坚强,这位母亲是如何克服自己的懦弱的呢?我们又要如何克服自己的脆弱呢?

她说:“刚刚出院,带着孩子回到家里,我感到害怕,儿子躺在床上直流口水,我不禁想,要是孩子真的是个傻子怎么办?”

这个时候的她和我们一样,很懦弱。面对未来,不敢想象下去。

她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太苦了,又没有精神支撑,我问自己值得吗?犯得着吗?”

这位母亲和我们面对我们的坏孩子时几乎一模一样。我们会觉得很苦,我们会想他这个样子,未来可怎么办啊?

她说:“儿子的事,我真的在乎,真的难受,我假装不在乎不难受,因为我儿子需要我,我不坚强,儿子怎么办?”

所以我们从这位母亲身上看到了一种信念:“儿子需要我,我不坚强儿子怎么办?”她做了一个情感的α转化。

她把注意力从原来期望的孩子身上彻底转化到现实的孩子身上,她接受了这个现实。

然后她希望现实的孩子活得好一点,而她也很清楚,如果没有她,这孩子不可能活得更好。

她自己完成了α情感的转化。无处安放、难以应对的β情感,转化成α情感,她知道要做一些事情,一些能让孩子活得好一点、再好一点儿的事情。

只有走过这个过程,我们才能有能量陪伴孩子。第一步就是要接纳现实中不完美的孩子,看清自己也接纳脆弱的自己,建立信念,要做些什么才能改变现状,才能让孩子好一点,再好一点。

这个时候就不会再沉浸在糟糕的情绪中了,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做些什么”上去了。

这就是β情感转化成了α情感,这是改变的开始。

03聚焦行动:开始我是假装坚强,装久了就真的坚强了

这位母亲说:“其实刚开始,我是假装坚强,装久了就变成真的坚强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假的怎么就变成真的了呢?

这位母亲全身心聚焦在行为上,沉浸在行动中,一直在推进让儿子活得好那么一点点,再好那么一点点,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孩子3岁开始,我每周带着孩子去医院做3次康复理疗,但是效果不显著。有的时候我也会怀疑这些努力会不会没有结果,但是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更多的是风雨无阻的坚持。”

解救叛逆期的孩子,冷处理对待叛逆期孩子(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一次雨后她骑自行车带儿子赶到医院,两人都已浑身湿透,医生便劝她天气不好可以缓一天来。

“但我告诉自己,如果下雨不去,下雪了去不去?这样的治疗最忌讳中断,所以要按时按点,我不敢懈怠。

就这样在每一次行为的实践中完成α转化的心愿,这个时候就出现了α元素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强化。也就是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坚强。

而如果我们不断地问未来在哪里?结果什么时候才会好转?那就不可避免地出现α转化的退化,直到退回到我们最初感受到痛苦的时候,然后动摇初心,这样的行为不可能让我们变得更坚强。

所以我们要像这位母亲一样,要行动,且聚焦在行动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结结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每一次行动都将推动一点点。

04看见希望

这位母亲在孩子还在保温箱里的时候就每天要跟孩子说无穷无尽的话,她相信沟通会唤醒孩子的智力。

孩子三个月的时候,母亲在孩子的房间里放了很多不同颜色的气球,每天都会指着气球告诉孩子这是黄颜色的、这是红颜色的、这是绿颜色。终于有一天当她跟孩子说:“宝宝,告诉妈妈红颜色在哪里?”孩子不会说话,但是他的眼睛盯住那个红颜色的气球,妈妈非常开心,这让她相信:孩子不是傻的。

孩子七个月的时候,她听到孩子能够含含糊糊地叫妈妈。再到孩子8个月的时候,医生告诉这位母亲孩子的智力没问题。

她的努力有了成就,只要孩子不傻,未来就有希望。

解救叛逆期的孩子,冷处理对待叛逆期孩子(4)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见希望,就会更加坚定。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

可是要如何看见希望呢?这位母亲的希望不是等来的,是自己努力创造来的。

这位母亲通过孩子能分辨颜色、能含含糊糊地叫妈妈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看见了希望,从这样的视角里,她确信孩子不是傻的。

那面对叛逆期的“坏”孩子,我们要如何看到希望呢?孩子微小的进步我们作为父母能不能看到呢?

假设有一天孩子突然跟你说:“妈妈,我想努力不玩游戏了。”但是说完这句话没几分钟,他又被游戏吸引过去,又开始玩游戏了。

你会怎么想?大多数的父母首先都会感到失望。

可是我们应当看到这里有一点点的进步,至少,他已经意识到“不玩游戏是一件好事”,这就是视角。只有你看到那微弱的进步,你才可能感受到希望。要理解孩子玩游戏是一个长久的心智习惯,甚至孩子的大脑结构已经因为游戏改变了,并不是孩子想克服就能够克服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想办法,陪着孩子一起走出来。

这就是看见希望,在每一次结果行为结果的交付中,看见孩子的进步,这需要视角,这里面既有我们平时看不见的视角,也有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偏见而蒙蔽了的视角。

05结语

所以从这位母亲身上,我们能看到:

首先,忘记期待中的好孩子,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甚至是坏孩子,让自己无处安放的β情感完成α转化,建立起切实的心愿,计划处做一些对孩子有益的事情。

第二,聚焦在行动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每一次行动中推进一个个小小的心愿的完成,使得α转化在时间中得到自我强化。

第三,在交付中看见希望,进一步推进α转化的自我强化。

这位母亲就是这样克服自己的懦弱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可能会α负面的转化回去。在交付中我们不小心也会退缩回去。关键是在行动中我们莫问前程。在交付中,我们看见希望。

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有勇气、有能量去涵容一个坏孩子。才能让我们的坏孩子有可能走出负面的叛逆,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解救叛逆期的孩子,冷处理对待叛逆期孩子(5)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