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为了达到目的,我做了什么?
我一直催,快点啊,赶紧地,别磨蹭了,再不弄完我自己先睡不管你了......
③这么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激起孩子逆反心理,越催她越慢,事情越多,越不愿意睡觉。
④我想要这样的结果吗?
不想要。我想要和孩子愉快地相处,想要温和地提醒她,想要获得她的合作而不是对抗。
这4个问题问下来,我们很清楚就看到自己内心的需要,并且重新审视这件事,用另一种思路来看待与孩子间冲突的问题。
四:改变行为有句话说:“亲子间的每个攻击,都是爱的悲剧性表达。”
可不是嘛,我们心急地朝孩子吼叫,又何尝不是出于爱呢?只是我们的爱,深藏在怒火之后,以悲剧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只看到了怒,没看到爱。
而若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善意,他们便不会以愤怒、对抗的方式来应对我们。
那么,如何让孩子愿意与我们合作呢?试试以下步骤。
①确认需要
通过问自己4个问题,我确认我的需要的是合作后,我要再反过来确认布妞的需要。
我先把自己的需要告诉她:“妈妈想要再过一小时就睡觉,咱们去洗漱好吗?”
布妞会告诉我,不要。
为什么呢?
布妞回答,我不想睡。
孩子可能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是什么,只笼统地说个答案,这就要我们去引导。
我会问她,是想要我更耐心一点?想要我多陪她?或者还想多玩会?
孩子做出选择、确认需要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②缩小差距
孩子的需要,和我们的期待肯定会有差距,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缩小差距。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解读孩子的需要:
你不想让妈妈一直催你,希望妈妈能耐心一点;你上学时妈妈没陪在你身边,你希望我多陪你一会;你觉得没玩够,想要再多玩一会。
解读孩子的需要,让他知道,你是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的,而不是他的对立面。
这样,亲子间的距离,才会更近。当你后边提出建议和想法时,孩子也才能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