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正确表达情绪;家长要把“苦话”甜着说,注意表达方式;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开放性话题,引发孩子主动思考问题,不断进步。这样的“正面表达”会让孩子更愿意与家长对话。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沈磊 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
身为班主任,我经常听到家长的“无可奈何”之语:“老师,孩子不与我们说话,我们说话他也不听,只听您的,您多管教他”“老师,孩子在家和在学校完全两个样”“老师,孩子大了,我们说一句他顶十句,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学生与我说话时落落大方、礼貌得体,为什么在家里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家长说什么都没反应,或者家长一开口直接怼回去?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与家长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说话方式。
我作为老师、班主任,只参与了学生成长的某个阶段,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所以采取的是“启发式”对话,选择的是“倾听—询问—建议”的方式。
家长与孩子血脉相连,从小生活在一起,面对孩子控制欲强、耐心不足,很容易采取“命令式”对话,选择的是“你要听我的—你要按我说的做—你为什么没做好”的方式。
家长想要与孩子进行有效对话,与青春期的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要学会“正面表达”。
毋庸置疑,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我要提醒家长的是,以爱之名的挑剔与批评是本能,因爱而生的欣赏与认同是本事。从本能出发与孩子对话的家长自然要承受孩子本能的对抗,而有本事的家长才能培养出有本领的孩子。
想要做到“正面表达”,家长可以从3个方面下功夫,好好说话。
01
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
“妈妈还不是希望你少走弯路!”这是不少家长向孩子发起“命令式”对话时的肺腑之言。
诚然,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犯错孩子又怎能成长?孩子未来的路只能自己走,现在家长不让孩子自己走路、不让孩子试错,但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走路,到那时他们会因为没有走过弯路而走入死胡同。
“你看看你?怎么考成这样?”家长在说这句话时,本意是“你没考好,咱们赶紧总结,下次争取考出好成绩”,可是孩子听到的是埋怨、指责、否定,所有的责任都是孩子在承担。
其实,考试没考好,孩子本身就很难过,他们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家长的质问。
站在孩子的立场家长可以这样说:“你没考好一定很难过,我们一起找原因,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我们把心思用在查漏补缺上,积极行动起来……”
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是换位思考。想一想我们自己在孩子这个年龄是如何理解父母的唠叨、老师的管教、各种规则与要求的?这样就可以将心比心,就不会火药味十足地与孩子讲话。
02
“苦话”甜着说
在与孩子对话时,家长要有觉察意识,即“我这么说孩子是否能理解我的出发点,我这么说是否会激发孩子的对立情绪”?孩子因为年龄小,心智并不成熟,家长的话外音孩子并不一定能够领悟到。
“我的脸都给你丢尽了!”孩子听到家长这样的话,不会想到家长是因为期待太高、一时情绪失控的无心之语,孩子只会认为“我不仅没能成为父母的骄傲,反而是他们拿不出手的累赘”。那么话要怎么说孩子才能听进去?
比如孩子做作业磨蹭,你可以说“今天的作业是不是有点多,我们设定一下作业的完成时间怎么样”?
比如孩子早上不肯起床,眼看就要迟到,你可以说“迟到了很有可能被老师惩罚、同学们笑话,我也不能帮你撒谎找理由请假”。
比如孩子对自己的关心有些不耐烦,你可以说“我也是想给你做示范,等你长大,总是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可别像我一样被‘嫌弃’”。
家长的话不伤害孩子自尊心、不打击孩子自信心,孩子才更容易理解、接纳我们的真心与关心。
03
多交流开放性话题
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和错误,家长下意识地会问“对不对、错没错、是不是”等封闭性问题,其实心里早有了自己的答案——孩子就是“错的、不对的、不是的”,这些都是对孩子的否定。
家长想要孩子主动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就要学会与孩子交流开放性话题。
比如“这个事情,你怎么看”“你觉得自己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这个结果与你平时的付出有多少关联度”“你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你需要我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
开放性话题没有标准答案,家长在说话时要忍住对孩子的否定,也不要假装倾听实则想把孩子带往自己预设的方向,这样只会让孩子拒绝对话。
家长多问开放性问题,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多试错的机会,才能让孩子对自己有掌控感,从而提高自律性和责任感。
总之,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正确表达情绪;家长要把“苦话”甜着说,注意表达方式;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开放性话题,引发孩子主动思考问题,不断进步。
这样的“正面表达”会让孩子更愿意与家长对话。
来源:中国教师报、沈磊的班主任手记
总编辑丨周振飞
校 对丨晓 白
编 辑丨小 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