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甚至很长的一个时期,都要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对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如果说口头表达,是孩子写作能力的前提,那么接受性言语能力则更应该是表达能力的前提,也就是说,孩子从小都是先进行倾听,然后再进行表达的输出,所谓听多了,也就会说了。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呢?听听来自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心理学博士赵红梅,给你支三招。
长时间与孩子对话
这一点是最能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养育办法,但是很多家长却在无意间忽视了,更多的家长可能会把提高表达的希望寄托在绘本上,希望孩子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
实际上,书本只是我们生活中太小、太有限的一部分,再加上很多绘本是翻译而来的,很多表达孩子根本无法应用,比如“幼儿园”,台湾那边翻译而来可能就是幼稚园”,还有一些文化差异,也会阻碍孩子的语言表达。所以,越是接近孩子生活的语言练习,越能够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如果每位家长都能耐心地跟孩子闲扯式聊天,就能发现孩子不断地应用各种逻辑、词汇以及句式,孩子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有了这些充足的素材,孩子的口语表达绝对弱不了。
反而是那些家长亲子陪伴较少或者是只顾着让孩子学这学那,缺乏大量闲聊经历的孩子,表达能力都会显得很弱,即使能表达,也不是那种互动式的,更多的是复制他人的言语,难合具体情境。
鼓励孩子说出来
越是高品质的影像作品,孩子感受到的信息量就会愈加丰富。
不要认为孩子看了动画片不好,看了电影不适合,其实,没有在看完这些内容以后,及时跟孩子沟通互动才是最大的不好。因为很多作品里有孩子并不能立刻懂的内容,需要跟家长确认,这样孩子头脑中的内在语言以及信息的存储才会有秩序,否则就会出现口头表达语无伦次的现象。
我们常常会听到几个小朋友在讨论看过的动画片,有些孩子就会东一句、西一句,没有条理,缺乏主题,只是那些让他兴奋和记忆深刻的词语不断涌现,这显然跟家长没有好好地交流过,没有人帮忙梳理,在恰当的情节里嵌入经典台词。
反复应用固定句式
有些孩子因为先天语言发展或者性格特点,在语言表达上显得比较弱,这个时候,孩子的表达会比较缺乏主动性,就需要家长主动输入固定句式,输入并不代表家长要反复灌输,而是要让孩子在重复的环境里受到反复的刺激。
比如孩子不喜欢跟人打招呼,和小朋友也不怎么会聊天,家长就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潜移默化地示范这些内容:“阿姨好!您要出去买菜吗?您这么早就出来遛弯啊!”“你拿的什么玩具啊?是个能变形的汽车吗?我也想看看,可以吗?”
作者:赵红梅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现教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