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少语言环境
孩子语言能力的形成,需要不断的模仿和交流。如果父母或者长辈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只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忽视了孩子语言环境的营造,几乎很少主动与孩子交流,不去调动孩子表达孩子的*,就会使孩子缺乏语言学习的榜样,导致说话晚。
2、缺少表达机会
家长太过溺爱孩子,为孩子包办了一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没等孩子主动表达,需求就被家长满足了,导致“语言饥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没有表达的必要,从而失去了表达的*。
3、语言环境混乱
有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的语言不一样,孩子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多种语言的冲击,容易产生混乱,不能完整地、专一地学习一种语言,也会导致说话晚。不过,有研究指出,在多语言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般在3岁左右会迎来语言爆发期,家长不用过于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刻意营造的多语言环境,比如家长为了孩子能及早掌握英语,时不时冒出一两句英文,就会扰乱孩子的语言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
4、经常批评和责备孩子
有的家长比较心急,在孩子出现语言错误的时候,急着去纠正,甚至批评孩子,让孩子倍感压力,害怕表达,担心自己说不好会被责备。慢慢的,孩子就不愿意表达了。
5、使用过多的电子产品
有的家长为了省事,在孩子哭闹或者不愿意吃饭的时候用电视、手机、平板给他们播放动画片,虽然起到了哄娃的目的,但是美国霍林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使用电子产品,会对小儿的语言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电子产品、早教机等对于孩子来说,只是属于单一的语言输入,而语言能力需要在双向互动中才会得到发展。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这几点很重要宝宝说话晚,不要把锅推给“生长发育慢”,很多时候都是家长的引导不到位导致的。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宝宝良好的语言能力呢?
说话慢一点
家长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说话尽量慢一点,发音要清晰,让孩子能够跟上你的语速,进行模仿,同时理解话语的含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孩子1岁前,家长可以多使用叠词和孩子进行交流,方便孩子理解。孩子1岁后,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就要逐渐减少叠词的使用频率,正常和孩子说话。如果说第一次孩子听不懂,可以多说几次,不要不耐烦。孩子的模仿和学习能力很强,在正确的引导下,很快就能掌握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