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
2. 能将用过的物品及时归位,保持整洁。
3. 能独立处理好用餐、盥洗、排泄等事情。
4. 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5. 能比较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内容。
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您可以尝试这样一些方法:
1. 相信孩子,给他们创设独立解决小问题的机会。
孩子们都有独立的愿望,当孩子第一次有了“我自己做......” “我会......”的表示时,您不可小视孩子,更不可拒绝孩子,而是要及时肯定。这样做给孩子的信号是“爸爸妈妈喜欢我这样”。长此下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就会得到保持,即使在做事时真的遇到了困难,孩子也不会退缩。
2. 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尝试错误,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替代孩子做事,等于亲手为孩子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这个陷阱的孩子,连尝试错误的机会都没有,也谈不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更无法树立自信心。
3. 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但不要强迫孩子服从家长。
您可以事前先做示范,教会孩子怎样做;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可帮助孩子一起寻找原因;事后与孩子交流自己的体会,分享成人的经验;适当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知道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如:他可以自由地设计自己的小天地,但要保持整洁;可以自己安排入睡前的活动,但不能影响休息。
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吗
孩子入学前,一些家长往往担心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其实这样的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还有一些家长提前让孩子学习唐诗、运算、英语等相关知识,这种做法也不足取。
一方面,尽管一年级的知识简单,但是家长未必能正确地教给孩子,或者不能采取合理的方法。如果家长采取了不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往往容易损害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里掌握了本该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后,在课堂上听讲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不容易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会影响以后的学习质量。
因此,建议您不要在意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而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下几方面可供您尝试:
1. 让孩子说出自己所做事情的名称和内容,或者看图说话。
您还可以通过命名游戏、谈话、唱歌等活动,引导孩子运用口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每天晚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
给孩子一些可以让他自己读的书(可以从一页一幅图、语句简单的故事书开始),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并仔细倾听孩子对故事的描述,问一些和故事有关的问题,促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3. 与孩子一起创设学习文字的环境。
您可以让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在孩子的房间中摆放随手可取的带字书籍和书写工具,随时随地的和孩子一起认读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汉字......注意,这样做不是为了追求认字的数量,而是为了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与敏感度。
4. 从周围生活中引导孩子感知并学习数数、形状、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如:您可以利用超市排成长龙的队伍、屋顶的模样来和孩子一起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启迪和保持孩子对数学世界的好奇、情趣和探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