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谭展超营救,还是贝安加父母恳求的罗马教宗庇护十二世给国民党施加了压力。
中国法庭最后虽然判决了贝安加死刑,但在行刑前的最后一刻,法庭宣布了蒋介石的特赦令,免除了贝安加的死刑,但她必须在六十天内离境。
此时,贝安加名义上仍是谭展超的妻子,作为中国军官的妻子,却被要求限期离境,这让贝安加心里着实有些不舒服。
而且,虽然谭展超和情人组织了家庭,但贝安加对谭展超仍旧是念念不忘的,她写了一封信到新一军指挥部,可她接到回电说,谭展超已经在一场战役中阵亡。
是真的阵亡,还是为了贝安加断了对自己的念想,谭展超想到的托词?贝安加不知道。
总之,万念俱灰的贝安加回到上海后,带着四个孩子,在一个同情她的犹太成衣商的资助下,乘船回到了意大利。
回到意大利后,贝安加将小孩送到瑞士的一家寄宿学校后,便前往战后的巴黎找工作。
因为她有在上海法国人开的服装店的工作经验,她很快就成为好友克里斯汀·迪奥的特别助理和模特,两人一起合作创立了奢侈品牌“Dior”。
离开中国后,这位奢侈品女王贝安加先后与五个男子结婚,但她无论和谁结婚,都始终保持着贝安加谭的名字,孩子们也都冠着谭姓。
或许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爱情,也或许是为了记忆,贝安加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书,也就是谭爱梅的爱人无意间看到的那本名叫《鸦片茶》的书。
读完《鸦片茶》后,谭爱梅写了一封给贝安加的信,寄给发行《鸦片茶》英文版的出版社,请他们转交给贝安加。
信里不仅略述了谭展超和他们一家人到台湾后的情况,谭爱梅还表达了希望见到贝安加,以及和同父异母的姐弟相聚的愿望,信尾附上了她在纽约的地址电话。
信寄出后,1993年年初的一天,谭爱梅接到了贝安加的电话,谭爱梅立即和爱人一起到了曼斯顿的罗斯福酒店。经过交谈,谭爱梅得知,接到谭爱梅的信时,贝安加正在科威特,作为意大利一家新闻周刊的特派战地记者在那里采访海湾战争的新闻。
谭爱梅粗略地算了一下,做战地记者时,贝安加已近八十岁。
近八十岁还到科威特做战地记者,其勇气和魄力让谭爱梅和爱人不由不佩服。
而她这次之所以到纽约,是应邀参加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就职典礼的。
1998年,患肝硬化四十年的贝安加在美国加州去世,走时面容平静安详。
回看贝安加跌宕起伏的一生,她爱过、执着过,也被最爱的人背叛过,但她在经受背叛时,既没有埋怨丈夫的不忠,更没有歇斯底里地请求丈夫回归家庭,而是明知前方危险重重也果决地选择了离开。
是呀,与其因为背叛痛哭流涕,不如离开,做自己。
就像她说的:“活在过去的悔恨中太浪费时间,眼前有多少新鲜事物等着我们去拥抱?有多少新鲜地方等着我们去闯荡?”
“这不是妥协,也不是向现实低头,更不是屈服于宿命。”
而这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和挽救。
. END .
【文| 杜萧染】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