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秦涛
2001年9月9日,一部二战题材战争剧开始风靡影视界。时至今日,这部电视剧仍然是拍摄战争影视剧的教学样本,其影响力遍布全球。这部电视剧就是脍炙人口的《兄弟连》。15年过去了,这部在豆瓣上高达9.5分的知名美剧,如今人们对它仍有很多感慨。笔者作为一名追随此剧多年的老军迷,对这部剧获得的荣誉并不感到意外,它在笔者心中也一直是战争题材电视剧前三名。时隔15年,让我们再次回顾这部经典之作。
“八分真实二分虚构”
《兄弟连》的成功,在于它翔实记述了一支主力部队的战斗历史。
连续剧改编自同名纪实文学,这本书曾被讹传为小说,其实它是一部个人回忆与部队战史相结合的历史书,是作者斯蒂芬·安布罗斯采访了众多当年服役于101空降师506团E连的老兵之后写成的一部著作。在美国,这样的著作并不稀奇,不过,使得它能够成为银幕上的成功力作,还有影星汤姆·汉克斯的一份功劳。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瑞恩的原型就是服役于506团E连的弗里茨·尼蓝。汤姆·汉克斯在宣传《拯救大兵瑞恩》的时候,意外得到了《兄弟连》这本书。也是因为他们刚刚拍摄了同题材的电影作品,而且故事的主人公们也同在101师506团E连,于是他与斯皮尔伯格开始谋划改编事宜。互相交汇的历史、真实而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以及两位知名电影人非常敬业的态度,使这部电视剧一经推出就取得不俗成绩。
得益于当年拍摄技术的变革和新式特效的大量使用,《兄弟连》秉承了美国新战争大片的纪实风格,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重要的是,片中并没有炫耀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刻意宣传某个人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而是强调每一名士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尤其是不同军衔、职位的士兵在作战中的具体表现)及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尊重历史的态度在以往的美国主旋律影片中也有,不过大部分还是会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被过度渲染。相比之下,《兄弟连》能做到“八分真实二分虚构”而不失艺术欣赏力,实属不易。
美国陆军101空降师
美国陆军101空降师在从诺曼底到阿登反击战胜利的这段历史,是美国陆军空降作战方式从初步实践到成熟的一个过程,在电视剧中,从诺曼底登陆中担任配角到“市场花园”行动中的担纲主角,再到阿登防御战的绝对中坚,美国伞兵逐渐成长的历程得到很好的体现。当然,剧中也有“糗”事:在诺曼底空降时因为德军地面炮火的攻击,很多伞兵还没有到达预定地点就阵亡或被扔得到处都是,严重影响了部队集结和攻击力度;空降荷兰时由于过分依赖空降作战及部队间协调不够,导致伞兵攻坚能力不足损失惨重。这些问题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降作战也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完善的,而美国伞兵也并不是天降神兵,一旦指挥和协同出了问题,部队也会找不到北,只是因为有像迪克·温特斯(剧中曾担任E连连长)这样优秀的指挥官在,而使得部队能不至于全面崩溃。
受到《兄弟连》纪实性的影响,此后美国的很多知名战争影视剧都将真实历史作为改编的基础,《黑鹰坠落》《我们曾是士兵》《父辈的旗帜》《太平洋》等,都是改编自真实战争史,成为美国近年来战争片中的优秀作品。
让真实走上荧幕
《兄弟连》引进中国之后,也刮起了一股战争片旋风,自该剧播出后,中国很多战争影视剧都开始模仿其中的部分桥段和内容。一时间,反映“真实战场”的故事开始走红银幕。
当年,很多人开始拿《兄弟连》与以往的国产战争影视作品相比较,开始挑国产战争影视片的毛病,而且在当年的各大论坛上展开热烈讨论。笔者记得当年讨论最火热的就是影片中惨烈但过瘾的战争场景,那种临场感受是中国观众从传统战争片中没有感受过的。客观来讲,因为当年国内战争片在技术、手法方面的限制,我们还不能拍出像《兄弟连》中那种写实的战斗场景。但是一味模仿、只追求场面的做法并不是中国战争影视片的出路,没有厚重的历史背景和专业知识做铺垫,没有认真的制作团队,任你导演再牛、演员再大牌,拍出来的也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十五年了,虽然《兄弟连》已经很少被提起,但在军迷心中,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仍不可撼动。特别是在抗战“神剧”泛滥,架空历史的“演义”充斥银幕的时候,像《兄弟连》这样为了真实而“较真儿”的军事题材影视剧更让人信服和感叹。它仿佛一直在提醒我们这些热爱军事的军迷:少看点胡编乱造的“神剧”,多看看像《亮剑》《集结号》《我的团长我的团》《三八线》等新一代优秀军旅作品。
军迷圈里如何谈论《兄弟连》?
对《兄弟连》最有发言权的,是专门研究欧美战争文化的军迷。虽然对该剧的技术性、文化性探讨多来自影视界和文艺界,但一些评论因为没有军事知识做铺垫,出现了偏颇甚至错误。相对而言,军迷们的视角更独特,抠细节更“较真儿”,很多幕后的趣闻也都是这样讨论出来的。
道具更贴近历史
美国早期的影片也出过很多道具上的问题,军服混搭、武器装备年代混乱、坦克等大型车辆型号“张冠李戴”等问题数不胜数。比如被奉为经典的影片《巴顿将军》,美军竟然连一辆“谢尔曼”坦克都没有,很多美国兵作战的时候连备用弹匣都不装备,这在今天的军迷看来简直是“欺负观众没文化”。好在,自《拯救大兵瑞恩》开始,美国的战争片对道具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一方面这得益于聘请专业的军品收藏家担任顾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军品生产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兄弟连》中无论从服装、鞋帽还是单兵装备、轻武器,都基本上还原了真实历史。不过也有美中不足,剧中那辆用T-34改装的、炮塔过于靠前的“虎”式坦克仍然是个硬伤,这样的遗憾直到今天才从电影《狂怒》中得以消除。
美军嘉奖与晋升
剧中有很多介绍美军军事文化的桥段,描绘出了美国陆军伞兵文化的一些特色。我们可以大致从两个方面来介绍。
剧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伞兵资格章。剧中显示,伞兵们成功进行跳伞后就可以获得此资格章,实际上该资格章需成功进行五次跳伞后方能获得,且参加实战之后会在徽章上加战斗星。E连中绝大多数官兵只参加了两次战斗伞降,而在团部任职的尼克森上尉因为又随其他部队跳了一次,所以成为全团唯一一个获得三颗战斗星伞降章的人。在当年,伞兵的小伙子们愿意付出生命代价获得此资格章,足见此标志给人的荣誉感有多强烈。
温特斯少校的陆军优异十字勋章是其一直受重用的最好诠释。在登录诺曼底之后的第一个早晨,温特斯以代理连长的身份,在兵员不足的情况下,成功端掉了德军榴弹炮阵地,减少了登陆场部队的伤亡。这段真实历史在《兄弟连》第二集中有详细表现,温特斯出色的指挥能力得到印证。事后,团长举荐他成为荣誉勋章获得者候选人,但由于温特斯在面对战史专家的时候对自己的战功只是轻描淡写,又因为全师另有他人被选为荣誉勋章获得者,因此温特斯最终获得了陆军优异十字勋章,但这已经是军种最高嘉奖了。而且,他的这次战斗成为了西点军校的经典教案,让他在美国陆军的战史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此,他制服左胸上那枚深蓝色的勋表成为他傲视群雄的资本。
军士及军士长的职责
电视剧中,那些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士官与军士长是重要角色。在美军中,士官是带领士兵作战、训练的骨干力量,而军士长则是管理士官队伍的直接领导,是连长管理队伍的直接助手(二战中美军士官最高级别为连级军士长)。剧中的卡伍德·利普顿军士长是一个典型的优秀军士长,他从普通班长做起,一直凝聚着士官队伍的精神,一步步走到了连军士长的位置。在新连长戴克中尉擅离职守时,他努力让大家保持士气、坚守岗位,其价值已经远超一位普通军士长。这也就是他后来被火线提升为军官的原因。《兄弟连》将美军的士官制度介绍给了世界,也为我军的士官队伍建设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