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各人物结局,京剧玉堂春结局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3-06-09 18:59:31

受这么多的气,最后却被县令乱判了个毒害亲夫的罪名,苏三的命苦,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替她伸张清白。

不仅是各种坏人的压迫,也是旧时代对女性身上套上的枷锁,那么沉,那么重,那么黑,道不明,说不出。

只得在江边哭喊,想让这江水,或是天地,来聆听她的冤屈,让她能够重获自由。

听着苏三不断的抱怨,崇公道解决不了问题,作为老者看过的不公平多了:

“事情都过去了,埋怨这个事情也没有用。听我话我们还是走啊。”

听到此话苏三也回了句“走啊”,简单的二字是无奈,也是她对这个黑暗时代的妥协。同时崇公道告诉了她,皮氏上下打点权力机关,大家都为皮氏办事,就连他都得了一双鞋的好处。

连如此善良正义的老人都要受此“赃款”,由此可见当时明朝的机关多么腐化。腐化到没有办法出淤泥而不染,不能从政治的泥潭里面脱身,“最可恨王县令,合衙分散八百两”

皮氏等人的作恶是人性的丑陋,王县令作为被选出来的权力机关的执法人员,本该惩奸除恶,却贪赃枉法愧对人民,成为导致苏三悲剧的制度性力量。

玉堂春各人物结局,京剧玉堂春结局(9)

“有钱打的上官司,没钱的官司翻都翻不上来”

“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无理拿钱来。”

“大堂不种高粱,二堂不种黑豆”

这是崇公道的的原话,这句话也将系统吃人的本质也在此表现的淋漓尽致。

个人觉得,崇公道这个新角色就是一个说书人,写京剧的人看到了社会的本质,只得借剧中虚妄之人之口,发出一声声对社会的控诉,声声悲鸣。

同时也像崇公道一样,裹挟在名利场中,拿了“草鞋”不得不委身其中。《玉堂春》悲剧有三,苏三身世之悲,明代官场之悲,女性时代之悲,呜呼。

时代悲剧,在所难逃

由前文可见明代的时代之悲,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同样尖锐。“士农工商”是封建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商人无论各朝,社会地位都是最低的。

但是,到了明朝后期,情况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商人的崛起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开始步入上层社会,与高等官员们的互相勾结,同流合污,极大的腐坏了社会,给底层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士商工农”的等级制度也就此覆灭,资本主义的萌芽诞生

作为“以农为本”的明代,本该是社稷之根的农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百万农民无家可归,社会地位低,后期流民四起,又有着李自成等流匪作乱。

社会动荡不安,商人裹挟这士大夫集体同流合污,伤害了民之根本和政府的公信力,这也是皮氏可以拿银子明目张胆的去贿赂县衙,以及县衙贪赃枉法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让底层人民不仅害怕衙役,而且丝毫不相信法律的公正,钱就是理,扭曲了公理。

玉堂春各人物结局,京剧玉堂春结局(10)

图中是鬼当时官员群体的讽刺

最后的结局是王金龙帮苏三沉冤得雪,但是其过程非常耐人寻味。最后是三堂会审,其他的两个法官都看破不说破苏三和王金龙的旧情人关系,但是又为了在高堂之上满足自己的窥私欲,质询苏三第一次“开怀”是谁。

玉堂春各人物结局,京剧玉堂春结局(11)

物是人非,相隔多年,虽然王金龙对苏三旧情未消,但是苏三此时却没有在现场认出这位老相好。在其余两位的威压之下,迫不得已说出来王金龙的名字。

在此现场身为法官,去问女子第一次失节这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对办案本身没有任何帮助,只是为了去满足自己丑恶的窥私欲。

在看到苏三羞愧的说出自己的失节对象,是自己的同事的时,露出了心满意足的表情。此时在他们的心中,反正王金龙会保住这位旧相识,就在这里挖了王金龙的八卦,也在欺凌这位弱女子的同时获得了爽感。

玉堂春各人物结局,京剧玉堂春结局(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