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养子周永福的问题。
作为一名养子,不难想象,他的作用就是代替亡子刘星。
在影片里,经历过堕胎、亡子的丽云,把养子周永福当成了自己的亲身孩子,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在她眼里,她一样喊他是“星星”。
身为人父或母,看到此当然泪流满面,可是我们不能只看丽云不看周永福啊。
丽云的举动对周永福来说其实是不公的,他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他的所作所为都应受到尊重,可他的身份一开始却被模糊掉。
在这个被模糊身份的家中,他最终的选择是离开。
他要的,不是什么母爱,而是,我到底是应成为我自己,还是满足丽云心中对儿子的幻想。
那一张迟迟没有办理的身份证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惜的是,影片的最后,是突如其来的回归,之前没有任何铺垫,纯粹是用一次电话对白,告诉观众,周永福带着女朋友回到了刘耀军和王丽云的身边。
这样的牵强,就像一部低幼的动画片一样,明明被打趴的英雄,因为一个意念,重新积满能量一拳把反派干趴在地。
扯淡。
周永福所谓的和解,也只不过是电影为了呼应两家人的和解而和解。
只是我们观众,不再是十年前的观众,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对这样的结局,只能说是整部电影的一大败笔。
败在导演的勇气不够、败在电影表达的不够、败在整个社会不够健康。
或许最真实的,是败在了电影艺术向政治进行了妥协。
作为一名九零后,如今只能从父辈的嘴里听到那段历史的点滴,那段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被逐渐淡化。
记得过年时,我妈被问起为什么不要个二胎。
她说:可以生的时候不能生,当真正可以生的时候却真的不能生了。
如果你说如何概括这部电影,不用多说,你回去问问长辈,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这部影片的概括。
剧中人在演剧中戏,局外人也成了剧中人。
看着看着,潸然泪下。
放眼望去,共和国似乎当正初春,欣欣向荣一片大好。
回顾以往,满目疮痍,步履艰辛,电影进行的每一分钟,都像是碾过的血迹。
可能是故事本身更重要吧,整部电影看下来,内心是的触动是无疑的,但也是愤怒与无奈的。
不管怎么说,抛开结局看内容,《地久天长》还是值得一看,三小时,好像漫过了一个时代,我们好像得到了什么,却又好像失去了什么,说不准。
但更多的是希望,有些美好的事物能被永远的留在世间,有些错误,该让世人铭记的就不要试图掩盖,而这也不就仅仅是一部电影嘛。
涛涛江水,三十年,河东上下,浸泡了一代人的血泪。
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一些错误的决策,对于共和国来说,一定是要时代铭记不可再犯的。
可是,在历史面前,世事无常,你我都只不过是一缕青烟。
电影好的地方就不说了,大家到电影院看看就知道了,只是希望不要让和解掩盖了真相,不要让无奈使人愤然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