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作曲家青主
关于创作这首《大江东去》,有这么一段小趣闻:在《大江东去》乐谱的封底附有青主写的一篇文章——《作者的话》,文中回忆了《大江东去》的产生经过:1920年夏,青主和友人在雷鸣暴雨中划着小艇到湖中作冒险之游,精神上受到很大振奋。当他回到住所后,“一面听着外面风雨和松涛的声音,一面忽得到这首乐歌的动机,思量一夜后,到了明天,吃过早餐,于是坐在钢琴面前,把昨夜得来的动机,借着苏东坡那篇《大江东去》的词句略微修理一下,随即把它写出来,这就是这首乐歌的缘起。”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这首《大江东去》正是来源于生活。可连青主自己本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他的这一首灵感之作却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新纪元。
三、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
歌唱家彭康亮演出照
歌唱家彭康亮演出照
艺术歌曲属于美声唱法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歌曲是一种具有艺术性较高、艺术技巧难度也较大声乐门类。它不同于歌剧演唱,歌剧表演更注重于声音表现、人物塑造和舞台表演。艺术歌曲更注重艺术表现力,对诗歌(歌词)意境的理解,对声音的应用方面要求更加细腻。如何将纯熟的声乐技巧和细腻的情感表现融为一体,如何用美妙的歌声和诗词的韵味将人带入歌曲的意境中,将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歌唱家们倾其一生所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大江东去》作为在国内流传最广的一首艺术歌曲,至今仍是专业院校的必唱曲目及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歌词采用了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阙是“咏赤壁”,下阕是“怀周瑜”,最后是作者自己的感慨。青主运用欧洲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的写作形式,同时结合中国诗词吟诵的特性,形象地表达了苏东坡的诗词所刻画的意境。
四、歌唱家彭康亮对《大江东去》对理解
下面跟大家聊聊我对演唱《大江东去》的一些个人感想和体会。《大江东去》这首曲适合男中低声部演唱,也是我的保留曲目之一。在演唱时我把这首曲分为三个部分,并用六个字来概括:赞叹、咏叹、感叹。第一部份“赞叹”,作曲家在歌曲的开头采用了西方歌剧中宣叙调的写法,所谓宣叙调,也可以翻译为朗诵调,在歌剧里是一种带旋律的道白。尤其是歌曲中唱到“故垒-西边-人道-是”,千万不能拖泥带水,包括接下来的“三国周郎赤壁”,都应该突出字的颗粒性。歌曲的第一部分是前22小节,都属于宣叙调部分。第二部分从23小节开始到35小节类似咏叹调的形式,我把它称作“咏叹”,咏叹调的唱法最主要的特征是连贯、抒情、长线条。连贯的唱法首先是气息支持。气息支持是声音,以及乐句连贯的首要条件,以气行腔,字随腔行,把每个字通过气息这跟线串联起来。所以,歌手拥有一个积极而又稳定的气息支持非常重要。其次是字的连贯性,字的连贯主要是让韵母(意大利语的母音)尽可能的连贯,声母(辅音)的发音尽可能不要影响(干扰)韵母的连贯性。第三部分,从36小节开始为歌曲的结束部分,我叫做“感叹”,这部分开始的头三句,还继续再现咏叹的旋律,歌曲最后的结束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有感而发。我个人觉得这首歌曲的风格特别符合咱们中华民族的气质,中华历史根底厚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英雄辈出,文人辈出。另外在整首歌曲的声音运用上,一定要记住一点: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艺术家介绍
彭康亮,男低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同年进入东方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1996
年以全优的成绩取得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硕士学位,同年加入日本藤原歌剧团。参加《魔笛》、《唐璜》、《纳布科》、《唐卡洛》、《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四十多部歌剧的演出。2002年归国以来,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参加CCTV《光荣绽放》十大男中低音歌唱家系列音乐会等。录制发行《意大利古典歌曲精选》、《男低音咏叹调专辑》、中文版《冬之旅》、《中国近代经典艺术歌曲集》、《德国艺术歌曲集》、《法国艺术歌曲集》等CD专辑。
担任“第37届玛丽亚·卡拉斯国际声乐大奖赛”国际评委、“贝尔格莱德国际青年音乐大赛”评委会主席、“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等。
彭康亮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策划
彭康亮/文
赵诣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