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各部位认识图解,蜈蚣一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06 01:02:34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蜈蚣各部位认识图解,蜈蚣一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1)

少棘巨蜈蚣

【性状】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蜈蚣各部位认识图解,蜈蚣一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2)

蜈蚣药材

蜈蚣各部位认识图解,蜈蚣一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3)

蜈蚣性状鉴别

真品蜈蚣

为干燥的全虫体,呈扁平长条形,躯干部常为22体节,最末1节略细小,体长约9~16厘米,宽约5~10毫米,头部为红褐色,背部为黑绿色,有光泽,背部有两条突起的棱线,腹部棕黄色,瘪缩,足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头部及尾部有加工时所穿的孔;断面有裂隙或空虚;两侧棘数较少;闻之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以身干、条长、头红、足棕红色、身黑绿、头足完整者为佳。

伪品多棘蜈蚣

头部为暗红色,背部呈棕绿色或墨绿色,足为黄色;两侧的棘数比真品多,故称为多棘蜈蚣,且虫体亦比真品大。

蜈蚣各部位认识图解,蜈蚣一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4)

进口蜈蚣,非药典品

蜈蚣各部位认识图解,蜈蚣一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5)

广西大条蜈蚣与湖北蜈蚣对比

【炮制】 去竹片,洗净,微火焙黄,剪段。

【性状】 本品形如药材,呈段状,棕褐色或灰褐色,具焦香气。

【化学成分】

蜈蚣含二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等。又曾分离出δ-羟基赖氨酸;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谷氨酸。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肿瘤细胞有抑制,利用死之癌细胞易被低浓度的伊红着色的特点,体外实验证明,蜈蚣水蛭注射液,对癌细胞红染率为阳性,蜈蚣水蛭对小白鼠肝癌癯体的抑制率为26%,属于微效,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但长期应用对肝脏有损伤。化癌丹(内含昆布、海藻、龙胆草、全蝎、蜈蚣、醋炒大米)等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用灌肠法将药物混入饲料喂食的方法所得效果为好。

2、止痉作用

止痉散(全蝎、蜈蚣,每天1克,连服1、3、9天之后,对卡地阿佐、士的宁、纯烟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用,在同剂量时蜈蚣抗上述3药的惊厥效价比全蝎高,而对盐酸古柯碱性惊厥则无效。

3、抗真菌作用

蜈蚣水侵剂(1:4),在试管内对黄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殷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 3~5g。

【注意】 孕妇禁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