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
这一次,
我们带你打卡城市地标建筑,
标记时光。
新中国成立70年,时代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留下太多印记。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林立在每个城市大街小巷里的建筑。一座与你一起成长的建筑,一段常说常新的故事。那些地标性建筑,在斗转星移之间倾诉着岁月往事,在雨雪洗礼之下彰显着城市性格,在风起云涌之际丰富着中国形象。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微视频《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带你每日“点亮”一座城市地标建筑,在共和国70年蜿蜒前进的足迹中,解封历史;从一代人、一座城、一个国的成长中汲取力量。我们,唯有知来处,方能识归途。
北京电报大楼
☟四分钟快速打卡☟
▽ 北京电报大楼“名片”
北京电报大楼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1号,是中国第一座新式电报大 楼,是当时全国电报通信的总枢纽。1956年4月21日北京电报大楼动工兴建,1958年10月1日,北京电报大楼正式投入生产。
北京电报大楼的总建筑面积20100平方米,总高度73.37米(主体部分共6层,高为32.5米),总长度101米。大楼俯视为“山”字形,楼上装四面塔钟(钟的直径为5米),气势恢宏,是人民邮电事业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电报大楼的钟声曾是新中国、新北京的重要标志,其营业厅曾为亚洲最大的电信业务综合营业厅。
2017年6月15日,电报大楼一层营业厅正式停业。
电报大楼,想起它就觉怀念许多北京人记忆中的清晨,
是伴随着北京电报大楼的
钟声走出家门,
开始一天的工作;
而在夜晚十点,
还是在这曲《东方红》的
陪伴下进入梦乡……
这悠扬的钟声,
渐渐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
成为人们怀念的一种情怀。
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钟声,
人们都沉醉其中,
仿佛回到了
清晨耳边响着鸽哨声,
在胡同的水龙头边
和邻居叔叔一起刷牙,
在“铃铃”的自行车流中,
坐在爸爸的车后座上
急着上学的日子……
伴随着悠扬的《东方红》
报时钟成长的人们,
已经把电报大楼
当成是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
∆ 1958年9月30日,落成后的北京电报大楼。图/北京日报
1958年,
北京的长安街上耸立起一座大楼,
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电报大楼”。
发电报、打长途电话……
这里成为人们传递国家大事、
与外界沟通信息的重要场所。
中国邮政发行的
《北京电报大楼落成》
纪念邮票一套2枚,
成了不少外省市人
对北京的第一印象,
很多人即使没有来过北京,
也知道北京有这样
一座电报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