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她不断想到他,心如鹿撞,忍不住写好一张邀请他再次共进晚餐的纸条,匆匆赶到罗斯曼桥,将字条钉在桥头 。他在专注的工作中突然发现那张纸条,也不禁心动,再次接受了邀请……他们陷入爱情,既突如其来,又水到渠成。她确定自己对他的爱情不是他众多旅途艳遇(她想象中的)中的那种,他也感到,“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他们共同拥有的只是一辈子中的三四天时间,热烈的给予过后,她质疑他、苛责他,其实都是不甘就这么匆匆结束。他看到彼此的真心,请求她随他一起远走,她再三犹豫, 可怎么能割舍下家人和世俗的安稳?她更不想因为自己的出轨或私奔,置无辜的丈夫和可怜的孩子于别人的口舌之下,放下本已收拾好的行李,拒绝随他而去。在雨中,他看着她和她的丈夫开车路过,越来越远,他满身淋漓地黯然离开。她在车内望着屹立在雨中凝视着自己的他,已泣不成声,面对丈夫的询问,几乎说不出话来……
十多年后,丈夫理查德去世。又过三年,弗朗西斯卡收到了罗伯特的死讯。他把自己的相机,还有那四天的记忆物证等留给了她,并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罗斯曼桥。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两位演员都不是美女帅哥,且不年轻了,但眼角眉梢都是戏,连他的白发和她的耳环都是戏。我在这戏里看到了年轻时没有看到的生活和爱情的真相,不由地唏嘘不已,黯然神伤。
正如很多人所评价的,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恋”的电影无疑是简单粗暴的,将它看作一部“牺牲自我回归家庭”的电影又是幼稚肤浅的,它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抉择,一种个人幸福与道德枷锁下的挣扎,特别是人到中年的女人的无奈与困惑——身为人妻特别是人母,早已没有任性、至情的权利,有多少时光可以为自己活?
“尽管爱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是,如果放弃责任,爱情的魔力就会消失,就会蒙上一层阴影。”这里面,所包含的人生况味,太丰富了,同时,也不可谓不残忍。不仅夫妻之间可能存在着对彼此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认识的盲区,孩子们更是把父母的关爱和所有付出看做理所当然,“母亲爱孩子是容易的,子女爱父母是否容易?”
尤其是长大的孩子, 大概和弗朗西斯卡的儿子、女儿一样,认为和中老年的父母没有什么可说的,认为他们是不懂生活,更不懂爱情的,认为他们除了为儿女奉献不会再有别的向往,所以,我们会不会爱,怎么算爱他们,也是无所谓的。做儿女的,谁曾在父母身上投注过凝视和关切?谁曾意识到他们曾经可能也有各种绮丽的梦想和旖旎的情怀?我们从他们那里接受一切关爱和照顾, 习惯成自然,他们在我们心目中如钢铁侠一样无所不能, 且麻木、愚钝,不像我们那样敏感多情容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