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不要太亮,有只小猫陪着你,还有这本书,请慢慢读,这样你可以中间休息一下。你会思绪万千,或许会哭那么一小会儿,为你自己,为这些年。然后你会重新爱上自己,不会再觉得自己丑陋或幼稚。”——《小小的巴黎书店》
这本书,就是法国著名的长篇小说《刺猬的优雅》。
《刺猬的优雅》是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代表作。作品首次出版于2007年,以巴黎格勒内勒街7号的一幢高档公寓楼为背景,描写了同一栋楼里两位年龄、性格和身份迥异的女主角的日常行为和心理,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和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真谛与意义的追寻。2009年,法国女导演莫娜·阿查切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好评。
妙莉叶·芭贝里是法国女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教授,这使得她的作品既有哲学的深刻,又兼具文学的美感。此外,她还擅长复杂细腻的心理描写,在深刻洞察社会和人心的基础上,揭露了现代人共同面临的精神困境。
《刺猬的优雅》小说封面
01 天才少女决定自*,门房老妇躲进精神高塔,都是在用各自的方式对抗着空虚荒诞的现实小说中有两位女主人公,一位是天才少女帕洛玛,另一位则是年逾半百的看门老妇米歇尔·勒妮。
帕洛玛出生在富裕的上流社会家庭,父亲是国会议员,母亲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学博士。她还有一位同样优秀的姐姐。帕洛玛知道,“我的父母很富有,我的家庭很富有,我和我的姐姐也会变得很富有。”
米歇尔·勒妮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她年老、丑陋又肥胖,在高档小区里做着卑微且不起眼的看门工作,过着贫穷的独居生活。她说,“我从未上过一天学,贫穷也从未远离过我,我是一个平庸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刺猬的优雅》电影剧照
虽然两人的差距有如云壤之别,但身处现代社会中,她们却有着相同的精神困境,并且在用各自的方式抵抗着这个虚伪、空虚和荒诞的世界。
① 少女帕洛玛试图自*,用死亡逃避现实的腐化
帕洛玛自觉看透了红尘俗世,她认为,人就像在窗户上乱撞的苍蝇,摇晃、挣扎、虚弱,最终坠落。大人们用愚蠢的行为消耗着精力,最后疲累、厌倦了,就只剩下空壳和自我麻痹。“人们总相信追逐繁星会有回报,但最终却像鱼缸里的金鱼一样了结残生。”
作者在书中用“鱼缸”这一意象表达了深刻的隐喻。所谓鱼缸,就是困顿着我们身体和心灵的牢笼,无论它外表看起来多么明亮、美丽或宽敞,我们仍深陷于其中无法逃脱。帕洛玛形容她那个奢华美丽的家,也不过是“一个400平米,配备有家具和书画的大鱼缸”,“而他们还自以为在海洋里游泳”。我们都生活在鱼缸中,透过折射的光线来观看外面的世界,这时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事物也大多是扭曲的、变形的。
为了逃脱精神的束缚,避免像所有成年人一样踏入空虚无聊的社会,帕洛玛做了一个决定:在她13岁生日那天,来一场悄无声息又震撼人心的自*行动。她做好了周密的安排:从现在起,每天偷拿妈妈的一粒安眠药;到约定的那天,先把猫咪偷偷放出去,然后再在公寓里放一把火,最后带着安眠药去外婆家静静睡去……
② 勒妮用音乐、电影和书籍搭建起了精神世界
自我了结生命是少女帕洛玛用来对抗现实的极端方式。但是,对于早已成年的勒妮来说,她的选择更为隐蔽和平和,那就是为自己构筑一座精神的高塔。
勒妮的房间从表面上看很不起眼,但在走廊深处的神秘小屋里,藏着她所有的秘密。她在那个狭小而安静的空间里读书、看电影和听音乐,度过了大部分闲暇时光。她读康德、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听《巨人》《复活》和《大地之歌》。她还养了一只慵懒的大肥猫,这只猫和她一样特立独行,不愿融入同类之中。
勒妮的这种形象,就是作者形容的“刺猬”。刺猬浑身长满尖刺,用坚硬的外壳抵抗危险,保护自己。勒妮也是一样,她用冷漠、疏离的外表掩饰真实的自己,和所有人保持着安全距离,努力塑造着一个“大家不喜欢,但还能容忍”的门房形象。
刺猬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02 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外在的抵抗反映了人们内心存在的冲突但是,孤立和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外在的抵抗其实反映了人们内心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
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指出:
在生活中,我们与周围人的兴趣、信念总会不时地发生碰撞。就像我们与环境发生的这种冲突一样,我们内心的冲突同样是难以避免的,它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些冲突可以是不同*的冲突,也可以是责任和愿望间的矛盾,还可能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摇摆。
只有解决这些冲突,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内心世界的完整统一。
卡伦·霍妮又指出,当内心冲突激烈时,很容易形成三种人格,分别是屈从型、对抗型和孤立型。
- 屈从型:屈从型人渴望得到别人的温情和赞美,希望所有人都喜欢他、爱护他和认可他。尽管他们内心也会对人际关系充满恐惧和不信任,但仍然会选择去亲近别人,并尽最大努力从对方身上获得帮助、关心和爱护。
- 对抗型:而对抗型人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搏击场,每个人都要经受激烈的苦战和恶斗,只有最后胜出的强者才能生存。他们看起来冷静、理智,甚至冷酷、无情,但他们内心其实很脆弱。他们用抛弃痛苦、软弱一面的方式,实现内心的虚假和谐。
- 孤立型:孤立型人也称回避型人,他们远离人群,既不依附,也不争斗,只想独自一人生活。
小说中的帕洛玛就是一种对抗型人。她的父亲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一步步获得更高收入和地位,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帕洛玛的内心充满矛盾和煎熬,一方面,她不想变得像家人一样势利、庸俗,表面繁华,实则内心空虚;而另一方面,她的血液里流淌着与生俱来的对抗性。当内心的冲突无法调节时,帕洛玛就发展出了破坏趋势,也就是用自*和纵火来破坏现有的秩序和世界。
而勒妮,就是典型的孤立型人。她躲进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享受着自己的孤独。但是,在勒妮看似平静的外表下,也掩藏着激烈的冲突。一方面,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外貌和财富都几乎处于社会最底层,但同时,她也自认为具有高贵的精神,是现代精英们的“先知”。她也承认自己对权力的渴求,“没错,所有人,包括一个圈在狭小暗室里的穷门房,她虽然放弃对现实中权力的追求,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不也是有着对权力的幻想吗?”当她为自己的矛盾想法感到焦虑不安时,就会躲进自己的避风港中,寻求心灵的安慰。
孤岛、高塔,是电影和小说中常见的意象,也是高洁精神的象征
03 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真情实感的连接,收获心灵的自由与平静用敌意对抗、自我孤立和封闭的方式,并不能缓解内心的冲突。只有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真情实感的连接,才能收获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在小说中,扮演情感桥梁角色,并且为勒妮和帕洛玛生活带来改变的,就是小津格郎先生。小津格郎是勒妮最爱的导演——小津安二郎的亲戚,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具艺术审美和高雅品味的绅士。他用洞察的眼神和细腻的内心看穿了勒妮的伪装,发现了她不为人知的魅力。他这样描述眼中的勒妮:
从外表看,她满身是刺,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坚不摧的堡垒,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从内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像刺猬一样细腻,刺猬是一种伪装成懒洋洋样子的小动物,喜欢封闭在自己的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他也为勒妮的精神力量感到震撼:
这是第一次我遇到了一个能够如此深刻探究他人心理、并且能够打破世俗偏见的人。这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在我看来却极具深度。我们从来都是局限在自己根深蒂固的感知之中,却不能放眼看待周遭的世界。
他给勒妮送去了一本她最爱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还邀请她共进晚餐。两人一起交谈、看电影、品清茶、探讨哲学和人生。他们发现,自己和对方是如此契合与相似,彷佛是拥有同样灵魂的另一个自己。他们的亲近、理解和关怀,超越了世俗的社会阶级和身份差异,是真正意义上灵魂的碰触,心灵的交流。
这种交流给勒妮带来了很大震撼,她开始慢慢改变自己,像所有普通女性一样去装扮自己,挑选美丽的衣服、做好看的发型。后来,勒妮又进一步把这种情感传递给了帕洛玛。她向帕洛玛讲述了自己的精神创伤,包括她贫穷的身世、悲惨的经历以及自己对富人怀有偏见的真实原因。
因为这次坦诚布公的交流,帕洛玛和勒妮成为了好朋友。帕洛玛从她身上看到了底层生活真实而残酷的模样,也意识到自己想自*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她并不是真的想死,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引起父母的重视,从他们那里获得应有的关爱和关注。
在心灵得到救赎后,帕洛玛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是继续拯救那些“可以被救赎的人”。她认为自己应该当个医生或者作家,把救赎的力量继续传递下去。
我们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要努力争取人格的独立性和整体性,同时也要在独立的基础上,与他人、世界产生真正的联结。当我们不再对世界怀有疏离和敌意,不再总是感觉自己可怜无助,那么我们内心的冲突才算真正被治愈,灵魂才能真正得到救赎。
04 写在最后《刺猬的优雅》是一部极富精神魅力的小说。作者启示我们,无穷无尽的物质追求并不能带来心灵的满意和富足,反而会让人陷入精神空虚的陷阱之中。人类孜孜不倦地积累财富,就好像在亲手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漂亮而牢固的“鱼缸”。而年少的帕洛玛和人到中年的勒妮,无疑都是看透了这一人生哲理的先知,她们努力想摆脱这种束缚,但却采用了极端的方式,这也让她们陷入自己的精神泥潭中不可自拔。最后,通过爱和艺术的滋养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他们都获得了各自的救赎。而这份力量也将继续传递下去,让每一个看到它、感受到它的人,都能获得灵魂的解脱和精神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