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夜子
我家蝌蚪上小学之后,每天得行程都安排的密不插针,但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坚持保留了周末晚上观影环节。
当然,为日后漫长十几年的刷题考试能坚持下来,也得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格啊!所以,我仔细筛选了几部著名的苦难教育电影(文章末有片名列表)。
其中,第一部就是《小鞋子》。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是1997年伊朗拍的一部家庭戏剧电影,导演是伊朗的马基德·马基迪,他执导的了天堂三部曲其中有《小鞋子》 《天堂的颜色》 《巴伦》,被称为 “伊朗人的民族英雄”。
故事很简单,主要讲一对贫穷的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事,小哥哥阿里将妹妹的鞋子弄丢了,但是家里已经买不起一双新鞋子了,后来学校将举办运动会,如果跑步赢了的话会奖励一双鞋,于是阿里开始了他的“奔跑之路”。
1998年的《天堂的孩子》成为首次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伊朗影片,
1999年获得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
后续马基德·马基迪又拍了多部卖座儿童电影,如“天堂三部曲”:《小鞋子》 《天堂的颜色》 《巴伦》。
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我还在大学校园,还没有阶级的概念。被社会教育了这些年,再陪孩子看的时候,就特别留意片中传递的伊朗人民在上世纪90年代的生活状态和人物细节。也留意导演是在怎么描述贫瘠的生活,无法挣脱的苦难,又是怎么真实而不煽情的渲染着这个国家的希望所在。
这电影是1997年拍摄的 ,那90年代的伊朗人民生活怎么样?
1980年到1988,伊朗因为政治分歧以及石油资源等方面的问题,经历了8年的两伊战争,有70多万人牺牲。战争的长期消耗,导致伊朗的经济发展至少推迟了20至30年。
1996年伊朗的国民生活水平相当于美国30年代的水平,日本60年代的水平,跟中国80年代水平持平。大家回忆下80年代中国家里的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一个孩子只有一双鞋的也比比皆是。
所以,底层人民苦。
片中阿里一家生活在类似贫民窟的巷子中,连下水道都没有,生活污水都顺着门口的巷子低洼处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