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如影片名一般,灯笼作为影片中的重要道具。从四太太颂莲初入陈府,管家的介绍全在强调陈府的规矩,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灯笼表现老爷宠爱谁,喜欢哪一个太太。灯笼落放在哪个院门口,象征着老爷选择了谁,每次放灯笼的时候,会有一段鼓点出现,增进表现灯笼重要的效果。点灯,捶脚老爷在房里过夜,这都是灯笼所牵扯出来的一系列的事情,灯笼是地位的重中之重。点亮的灯笼是照明和喜庆,在陈府是地位的象征,地位的高低是来自于一家之主陈老爷的宠爱,这是典型的封建家庭,从颂莲进入陈府那一刻,一个上过半年学,接受过新思想的人与旧时封建思想的冲突,暗含颂莲在陈府的命运注定悲惨。
规矩是在陈府每个人都要遵守的,每个人都在强调规矩,老爷是权力的中心,他为了喜欢可以破坏规矩,但是其他人不可以。陈老爷是专制又封建的人,他不允许别人给他甩脸色。丫鬟雁儿因为点灯而被罚,因为不允许私自点灯;颂莲叫把饭端进屋子里吃,大太太说坏了规矩;老爷点哪屋的灯,哪个太太可以点菜,下人们说这就是规矩,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规矩二字。
影片中语言的表现力我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二太太卓云的话透露对三太太梅珊的嫉妒与不满;下人说的话表现出陈府的规矩;雁儿说话的傲气因为陈老爷对她的一点宠爱;每一次梅珊唱戏时声音都是回响之余又很清晰,既表现梅珊名旦的实力,更用戏曲来展现陈府太太的人生像一场戏;因为颂莲发脾气老爷去梅珊屋里两个人的对话像是在颂莲耳边说话,别人的欢乐,颂莲的心灰意冷;在颂莲欺骗老爷假*事情暴露时,只有门的景象,声音从颂莲屋里传来,激烈的语言表现陈老爷的气愤,并且下令封灯,封灯的布是布满灰尘,就像颂莲的命运,从此是被冷落;在颂莲喝醉后,大太太来给颂莲灌醒酒汤,打翻碗,颂莲的话为接来下梅珊的命运是生死的定论,用一个画面配上不一样的对话,让人用想象去想画面,去描绘镜头,透过镜头去挖掘人物的心理,所要展现的涵义。
陈府中从老爷到太太到下人,老爷掌握着主动权,老爷在听小少爷背书时,小少爷的声音磕巴但是清晰,其中蕴含陈府里女人的命运;颂莲和梅珊在屋顶上的谈话,看似随意的聊天其实暗含着对全部影片的概括;在得知雁儿死了之后,颂莲说死了比活着好;在颂莲喝醉酒后,酒后吐真言,让梅珊失去了性命,从而导致颂莲面对真实的刺激之后,精神的崩溃;并且在声音的展现上,在陈府院子里讲话,都会有回音,声音空旷,令人感受到孤独、冷清。语言上的精彩展现是对影片的点睛之笔。语言的表现力是人物形象的展现,是展现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
从颂莲第一次出现时,眼神是毫无生气的,认命的想法。从两个麻花辫到一个簪子头,这是从少女到少妇的转变。从她初进府的傲气,相信二太太卓云是好人,发现二太太竟然支使雁儿诅咒她,她怀恨在心,有意或无意的剪伤卓云的耳朵;梅珊叫颂莲打牌,颂莲在捡牌时发现梅珊与高医生的秘密,但她守住了秘密。渐渐她明白梅珊只是外表嚣张,心底还是好人。颂莲关心着梅珊,所以当她知道梅珊的下场,她愧疚,才会导致最终的情绪崩溃。她从始至终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不委曲求全,发脾气甩脸色给陈老爷看,得到的是陈老爷的冷待,陈府下人的冷待,自己孤独的待在宅子里。颂莲是可怜的,因为失去父亲,她嫁给了如父亲一般大的人,被二太太算计,知道真相后的颂莲便变了个人,她开始为自己的地位算计,但是最终还是被雁儿出卖,依旧是被二太太算计。颂莲被束缚在牢笼中,不得挣脱,被压制,与人争斗。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最怕的是嫉妒心,即使再高傲的人也会被牵扯进去,不得挣脱,只得进入泥潭。
陈府建筑的结构是对称性,方方正正,封建的思想在禁锢着这所宅子里的每一个人。镜头里大多出现框架式结构,每一个人都被禁锢在牢笼中,不能逃脱。并且最后的画面颂莲点了灯笼,被下人们说是闹鬼,只能说是迂腐的思想,固定的思想让他们面对突变的情景感受到害怕。颂莲穿着自己第一次到陈府穿的衣服在院中走来走去,却无论怎么走都走不出这个宅子,同时暗含新的五太太的命运。新的人在进入陈府,却依旧逃脱不开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