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阴冷的隆冬,合上了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三个人的生命之旅,时间消逝不响,像那个女人温柔持久的爱,也是不响的。
她初见他,就被他惊艳了岁月,奋不顾身。喝下不会喝的酒,坐着从未坐过的摩托车,内心胆怯,却从不泄露。就连男友视为珍宝的初夜,她明知其多重要,给出去也是不响。恐怕那个男人,永远不会知晓她的秘密,不会知晓他得到过多珍贵之物。——就是这样一个隐忍温柔,仿佛连呼吸也柔软的女人。
写书的作者,大致这样描述她:像剥了壳的蜗牛,柔软无壳,竟然也能很好地生活着。因为在这一边,太多爱她的人给了足够她生长的根基。这是个好命的女人,好到作者不愿意给她姓名。我冒昧的认为,作者觉得没有名字配得上这女人的温柔坚韧无双。试想,一个连大声说话都不会的女人,要给个什么名字呢。包括书里被写得干净纯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是没有名字。给了她一切的男人,她的男友后来的丈夫,也只称呼为哥哥。便是概括了一切。整本书的主角,没有一个出现过姓名,却丝毫不乱。读起来更是令人动容。
浅蓝的封面,包含了希腊和北京两座城市。拆开更是惊艳,比天空更深更蓝的精装内封。缝心,缝心,所以字体用的针线缝纫的感觉。这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故事,如此美好。每个人物都干净纯粹,衣食富足,修身养性。哥哥的付出,成全了她的温润。她后知后觉的愧疚,成全了两对完整的心。爱情,从梦幻的希腊开始,从那一封封滚烫的信件开始。仿佛被岁月这裁缝细密缝纫,太美好了。她无数次的描写月色,那是她心底的白月光。摘录一段: “月光不似日光那么强烈,它是温和、淡雅而高洁的。月色下的影子也是模糊暧昧的,不清不楚,有种隐约的朦胧。这种朦胧营造出了清冷的破碎感,一种使人沉浸其中的氛围感。月光下的植物,亦是形状模糊,边界不清的,仿佛只是一个虚实不定的剪影。但若是在月光下,去观察一朵盛开的花,就会发现,那花朵像是乍然之间醒来,被一双凝视的眼睛唤醒了,它的绽放带着几分半遮半掩的羞涩。月光下的万物,都呈现出静谧和深沉。我喜欢在月色下漫步,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抬头看到月光,有时也会想象,你也正好在此刻抬头看月色。我坚信不疑地认为,我们仰望追逐过同样的月色——这是我初见时,属于你的颜色。现在,我再看到你,已经日趋明亮,接近于了日光色。”作者写书里收信的人懂。作为读这本书的读者,又何尝不懂。成年人的爱,缄默。不响。
哥哥知晓真相的痛楚,跃然纸上。淡淡克制地描写,只写了他去了很多地方,甚至专门去了寺庙寻找答案。而她终于懂他的不易与爱的珍贵。但这懂得,已经深藏了整整十七年。
所谓的意难平,却更像是刚刚好。读完大结局,对每个人的位置,都感到满意。微笑着,却不觉又留下来泪水。那些磅礴的爱,终究随着时间消弭了。一个从少女到中年,川流不息的爱,就这样吹散进了风里。
往事如风。如果有天,他还能听见有人说,她依然爱他。
往事如风。这话是不能再听见了,为那缄默的女人感动着。
往事如风。风里痴缠的种子,各自生根发芽。
马上过年了,这隆冬里读到这样美好的故事,借酒写下这篇文字。新年快乐,读到这篇评论的人。
古里果继《人间乐》《暖方》后全新力作
没有人不遗憾
纯粹的爱恋、绵长的思念
都是关于那一抹缝在胸口的白月光
如果你也有遗憾,或许这本书能够治愈你。
古里果沁入灵魂的酣畅之作
写尽灵魂的孤独、无法诉说的念想、人至中年的迷茫
风会吹散很多事,但我始终记得很多事。
内容简介:
大学刚毕业的姑娘在前往希腊的毕业之旅中,邂逅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家。从雅典到米克诺斯岛,她一路追随着那位画家与他一起度过了永生铭记的几日。在她纯洁的心里,他就像是国王一般的存在。然而时光总是易逝的,他们开始了漫长的告别。
回到北京后,姑娘有了幸福的婚姻,但对于那位画家,她始终难以忘怀。几年后她终于有了他的消息,她开始给他写信,并在此后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尽管她的信总是石沉大海。
人至中年,当年的年轻画家已在岁月沉淀中逐渐成长为众人熟知的艺术家。再次相遇时,他已经离婚。她深埋于心的隐秘情事,也终于被丈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