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的深度解析,死亡诗社为什么那么经典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11 00:38:49

《死亡诗社》这部电影无需多做介绍,作为一部经典电影,历久弥新,在时间的沉淀中,愈显其时代精神的光辉,它所触及到的有关教育,生命的话题,也不断触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

影片由彼得·威尔执导,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罗伯特·肖恩·莱纳德领衔主演,全片没有浮夸的电影技巧,用朴素的镜头娓娓道来,通过诗意哲理的台词,师生情感的交融层层抽丝剥茧,传递着关于生命的真谛。它让我们明白,一部好的电影,从来都与华丽的场面无关,思想的深刻,情感的真实,便足以让它充满力量。

死亡诗社的深度解析,死亡诗社为什么那么经典(1)

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

导演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影片中极富戏剧张力的剧情,大开大合之间,感情的调动与撕扯无疑最牵动人心。影片以学校的入学仪式切入,短镜头的快速切换生动刻画了孩子们初入校园的新鲜好奇,青涩稚嫩满,溢青春气息。

导演巧妙地将校长的演讲穿插于中,"传统、荣誉、纪律、优秀",在这场沉重肃穆的演讲中,每一个字句都带着威严冰冷的不可抗力,高悬在学生头顶,所营造出的沉闷压抑与孩子们的青春活力无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影片始,教育这一主题便已被轻轻揭开。

死亡诗社的深度解析,死亡诗社为什么那么经典(2)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一项"立人之事业"。诚如雅思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另外一个灵魂,未能引起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它就不称其为教育。"

影片传达出的教育的真谛,应该是培养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能够对自我意欲有充分的认识,并能触及到理想精神层面 在扭曲的观念下,如何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就是育人者肩负的重担。在另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心灵捕手》中,天才少年威尔看似狂妄自大的外表下,心底却怀藏着躲避与自卑,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者出现了:一个在意他的天才与无限可能的教授,一个正真在意威尔内心世界的心理医生,当然,心理医生最终用自己的爱与真诚走进了威尔的内心,帮助他重新回到人生正轨。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人有两类:一类人看中我们所创造的价值,一类人看中的是我们本身。而只有后者,才能实现心灵之间的贴近,这是这部影片传达给观众的。当你无法真正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又如何影响并引领一个人呢?

死亡诗社的深度解析,死亡诗社为什么那么经典(3)

在《死亡诗社》的剧情中,导演还制造了一个小冲突,将矛盾细化立体。展开男主人公尼尔•佩里与父亲的第一次争执:

"注意你自己的身份,不要公开和我顶撞!"

"你知道这对*妈来说意味着么!"

话语的背后,是权威和现实的重压。在无力徒劳的辩解后,尼尔选择的是妥协:

"是的,父亲"。

短短四个字后,这颗善良的心又负载着多少纠结和无力!当现实的压抑由个体来承担时,那种深刻的心痛悲哀便更加直击心灵。

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

当影片蒙上一层教育制度的压抑色彩,令人唏嘘慨叹之时,镜头又以一个奇特的视角向我们重新注入了一抹鲜艳的色彩——基丁老师。他吹着口哨走进教室,走向孩子们,带着春日的清凉之风。

死亡诗社的深度解析,死亡诗社为什么那么经典(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