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8个月的女儿,至少读过一百多本绘本了,读绘本的确对女儿的语言能力有帮助,书里的人名,她都能清晰发音,波波,小熊,阿波林,盼盼……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她拿着本书对我说:“臭头臭头”,我翻看一看,果真是头小猪的名字。
因为女儿读的绘本基本都是外国版权书,不能表达中文本身的美感,更谈不上好的母语启蒙。为此,我也坚持给女儿念唐诗,但因为女儿不感兴趣,我也就放弃了。让孩子去理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抽象的意境,实在太难。
如何让女儿从小对母语有更好的认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直到前几天,一位朋友送我了一本2018年童谣日历,我在办公室里给同事们大声朗读,同事们听了都称赞,童谣原来可以如此有趣!
我读完这三百多首童谣,突然想到,对孩子语言和想象力的最好启蒙,都在一本好的童谣集里。
因为:第一,童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孩子读的懂,能激发兴趣;第二,好的童谣充满韵律和节奏感,对语言最好的认知;第三,好的童谣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以我手头的这本重庆大学出版社的《2018 童谣日历》为例,里面一共有365首童谣,主要分为4种类型,几乎涵盖了吃穿住行的全部内容:
重要的节日:比如春节,中秋,清明,立夏,元宵节,等;
重要的节气:立秋,处暑,惊蛰,白露,谷雨,冬至,立冬,等;
动物植物:狗,牛,蜗牛,蚂蚁,蚕宝宝,落叶,鸡冠花,萝卜,白菜,荸荠,等;
日常认知:饺子,香肠,香蕉,冰糖葫芦,手指,鞋子,洒水车,逛公园,红绿灯,做早操,等。
《高高山上一头牛》:认知数字,简短4句话,概括了牛的特点。
高高山上一头牛,两个犄角一个头,
四个蹄子分八瓣,尾巴长在身后头。
《小花狗》:孩子最早认识的小动物,这首童谣把花纹做了有趣的比喻。
小花狗,真奇怪(guai),反穿皮袄毛朝外(wai)。
见了熟人它不叫,碰到生人耍厉害(hai)。
《橘子》:运用了颜色的对比和形象的比喻
小小红坛子,装满黄饺子。
吃了黄饺子,吐出白球子。
3月14日选取的是《山青青》这首童谣,叠字的运用非常有趣。
山青青,水清清,鸟儿鸣叫一声声。
树青青,草青青,山花朵朵笑盈盈。
苗青青,田青青,春风春雨绿蒙蒙。
《处暑》节气的特点:
处暑天气渐渐凉(liang),不用摇扇也清爽(shuang);
一天之中温差大,早晚注意加衣裳(shang)。
《秋风吹》 描述出秋风的动感和空间感
秋风吹,白云飘。飘过山,飘过桥。
飘上柳树稍,挂住不动了。
我叫奶奶取下来,取件暖和的大棉袄。
《冬》勾勒出冬天的特点,高度概括,也很绝妙。
冬天到,喜鹊叫(jiao),朵朵雪花像鹅毛(miao),
松树、柏树绿油油,腊梅、水仙开得好(hao),
雪下麦苗咪咪笑,冬眠动物睡大觉(jiao)。
我的一个设计师朋友和我说,她觉得想象力可能是天生的,因为她很小的时候,就对她妈妈说,豆角就像穿了衣服的胖宝宝。她觉得自己能成为设计师,也是因为想象力丰富。
精巧的比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知力,这本童谣里,我们看到小蘑菇是把雨伞,冻结的河面是玻璃窗,落叶飘飘是蝴蝶,瓜藤开花是喇叭.....给孩子读首童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