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学课文里的这首乐府诗歌《木兰辞》,经过千年的传诵,让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说变得家喻户晓。虽然史书并无明确记载这位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但靠着文艺作品的传播,花木兰依然成为影视界的大IP。
在中国古典传说中,花木兰的故事被认为是普遍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也有说法发生在隋唐时期)。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柔然部落不断南下*扰,北魏国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又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同时又符合了中国儒家文化中所倡导的忠孝节义的价值观,此后成为很多古典戏剧中的主角,之后又被多次改编成为影视作品。
早在1924年秋,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应当时的民新影片公司的邀请,在北京拍摄了五出戏的片段,其中就包括《木兰从军》中的的唱段“走边”,不过当时只是默片。
到了1927年,著名左翼导演李萍倩也曾拍摄过一部《花木兰从军》的黑白电影,这是有记载的第一部花木兰电影。由于成片年代较早,影片现已不可考。
1939年,香港著名粤剧艺术家麦啸霞执导了一部粤语残片《花木兰》,由陈云裳扮演花木兰。影片拍摄于抗战时期,导演麦啸霞作为著名的爱国人士,曾经创作过不少戏剧作品来激励中国国民奋勇抗击入侵的日本侵略者。他对木兰从军的故事进行了重新演绎,影片旨在鼓励当时的女子参与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