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狱里,她洗尽铅华,睡眠安稳,甚至,自己的头发被别人剪得像被老鼠啃过那般,她也不介意了。
在最初,她从未想过自己的生活有这样的结局。而善宰,在这之后,终于不再需要导师,自己成为自己的领路人,老师的作用在这儿完结。
他们是否最终会在一起?也许已经不重要了,他们互相拯救过,自己挽救的事物必定纳为己用,自己挽救的人,至少一辈子精神世界是相联了。
这个故事本质上是“师生恋”,却又不仅仅是中年女性与少年的爱情故事,他们彼此之间给予的情感教育、身体教育、音乐教育、人生教育,种种人生体验与启发被融合在一起,使得他们彼此之间紧密联系。
即使是拯救,也是互相的,她拯救了他的才华,而他,拯救了她的麻木。在故事的结尾,慧媛在监狱里望向围栏外的大自然,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充满笑意;而善宰那简陋而干净的房间,同样也有一缕阳光照射进来。
10
艺术的作用
艺术有什么用呢?音乐有什么用呢?爱情有用什么用呢?也许不能准确地回答。比如赵仁书与慧媛的友情,赵仁书总是喊她慧媛,而且对善宰说:我毫无原则地理解慧媛。
这是才华的功效。才华,使得赵仁书独立于那个怪圈之外,对待一切,都显得很平和,而且,有理解力。
比如,慧媛和善宰情定的那一段,其实就是两个人弹琴,弹很长时间的琴,最后合奏一曲,然后感情就定下来,而且那么牢不可破。
然后是普通人,善宰的两个朋友去劝慰善宰,不要爱上自己的老师,而善宰没有反驳,只是说,你们还没有听过我弹琴吧,我来谈给你们听。然后就是一段漫长的独奏。听完之后,这两个不懂音乐的朋友哽咽了,默默告辞,什么都没有说。
这个剧中,有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被弹奏次数最多的可能要数勃拉姆斯的《A大调间奏曲》。
关于勃拉姆斯的《A大调间奏曲》
这是勃拉姆斯晚年的作品,也可以理解为他写给一生的爱人克拉拉的信。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经人引荐,来到著名音乐家舒曼家弹奏自己的作品,舒曼听了一半,就把自己的太太拉出来听。结果,他太太克拉拉一出场,勃拉姆斯就爱上了她。
克拉拉是音乐大师,是勃拉姆斯老师的妻子,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女钢琴家,比勃拉姆斯大十四岁。后来,舒曼因为精神疾病进入疯人院,克拉拉赶去照顾他,而勃拉姆斯闻讯赶来,接管了她的七个孩子,在她的家中每天给她写信诉衷肠。
勃拉姆斯爱克拉拉43年,终生未娶,并在她去世第二年去世。
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是音乐史上的一段浪漫传奇。而《A大调间奏曲》,就是勃拉姆斯晚年的作品,也可以理解为他写给克拉拉的信。
舒曼、勃拉姆斯以及克拉拉
事实上,在姜教授走投无路的时候,居然也厚着脸皮和慧媛说:我不在意你和善宰之间,你看,舒曼多爱徒弟啊,应该根本没时间想这个……
慧媛很无奈,觉得可笑,反问:我成克拉拉了?
慧媛和善宰在一起的第二天,慧媛投入到公司的繁琐工作之中,而善宰一个人落寞地弹这首曲子。善宰的钢琴演奏会大获成功,正式曲目后的安可曲又是这首。这时,慧媛独自走出音乐厅,听过走廊上的屏幕看着舞台上的善宰,想起他说的话:您就把这首曲子当成我写给您的信吧!再后来,他又在家反复弹奏这首曲子,因为他敬重的赵仁书老师说:感到难受的时候,集中练习同一首曲子,就会把它变成你的东西。
看完这部剧,感觉到从头到尾都涌动着克制隐忍的感情,荡漾的情愫在细枝末节之中起伏不定,有迹可循又随处可见。一个拥抱的镜头,一本书的镜头,一双袜子的镜头,透着一种让人想哭的冲动。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隐秘,也许会因为平凡的生活而被掩埋和风化,这个故事却提醒我们,那些从前未曾觉察的,曾经以为不重要的,曾经以为可以忍受的,这些随着岁月流逝仿佛终将被淹没的,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有了妥善安置的地方。
而无论彼此后来成为对方的归宿,仅仅是因为“遇见你”,仅仅是因为“你来过”,我都会长久地心存感激。
END
绿尘,试图用心构建一个光影文字与生活的桥梁,在滚滚红尘中给予生机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