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不能否定她的人格。
想想,那可是上世纪30年代。
即使是电影,也鲜有这样为女性发声的。
这里插一个题外话:
拍完《神女》的第二年,即1935年,阮玲玉于3月8日妇女节当天,服用大量安眠药自尽,因为自己的情感纠纷,被小报记者大肆诋毁,死于口诛笔伐。
时年25岁,正值芳华。
当时,举国哗然,鲁迅先生闻之,愤而撰文《论人言可畏》,收录于《且介亭杂文二集》。以下为节选:
(新闻)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于是阮玲玉之流,就成了发扬余威的好材料了,因为她颇有名,却无力。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
果然,大家风范,字字珠玑,刀刀要害。
放在86年后的今天,竟然,仍适用!
口伐小报记者,不怒于色,无声无形,堪称“怼狗仔范文”!
卓伟之流看到,想必得弹冠相庆:生而逢时呀!
试问,如阮玲玉这般功成名就的,在彼时的上海,却仍是鲁迅先生口中的“无力”之流,那么,她剧中饰演的“暗娼”,该为何“流”?
所以,彼时,敢为“暗娼”之流发声者,我道是:
大勇之辈也!
吴永刚,借老校长之口说:“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不能否定她的人格。”
换成当下,是的,你也能说出这句话,那自然是没什么的,毕竟女性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在当时说出来,那可是女性地位仍低到泥土里的年代。
敢为女性发声,那是一种勇气;敢为“暗娼”发声,那是大勇!
所以我说:勇敢得不得了!
2
“你们完全忽略了教育的原理,我们不能为迎合一般人错误的心理,来戕害一个孩子向上的生机。”
不能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就置少数人的利益于不顾!
错的事,做的人多了,也就变得理所应当了。
它敢于站在少数人的角度,敢于为少数人发声。
理智申辩,不畏多数。
所以,即使现在看来,放在现如今的社会,这也是一句了不得的话,何况是在当时!
它客观地看到了少数人、看到了弱者,它更客观地看到了这些人身上的两面性,而不是一锤定音。
敢于针砭时弊,是这部电影的理智之处!
于当时来说,它有很强的前瞻性。
所以我说:理智得不得了!
阮 玲 玉
不得不说,那时候的电影,虽然有商业因素,但还不至于浊不见底。
对待电影的态度,至少是认真的,从剧本、立意、拍摄,尽善尽美。
他们更多考虑的,是人文,是社会。
他们极其看中的,是自我的表达。
当然,跟当时的大环境也有关系。
虽然电影制作技术落后,但是创作环境相对自由。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所以,尽管是86年后,这部没有特效,没有色彩,画面抖动的电影,却依旧令人心驰神往!
所以,它被国际影坛誉为中国电影黄金年代的最佳默片之一。
这样看来,豆瓣上,它9.0的高分,其实也并非像有些人说的,大多是情怀分。
最后,我得承认一点,今天的推文,我耍了点小聪明,我很刻意地隐去那些令人反感的苦难,我尽量地,想把这部电影讲得有趣些、生动些,但实际是,苦难往往是多于欢乐的。
如果能骗到你去喜欢它,那么,抱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