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以为,这个事,就这样了,真的没觉得我们还有能力可以继续,不过,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如果断了一次,以后可能真的就很难再连接上了。
幸好,一切,并没有结束。
是的,回来了。
贾樟柯导演说:“我们银幕上不应该只有一种电影。”
时代需要的也绝不是一种声音,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记录者、表达者,而是作品被看到的机会,在越来越同质化的电影市场下,我们迫切需要更多元,更创新,更具有独立精神的影片。
睽违两年,迷影精神赏回来了。
我们带着依旧独立的评选标准,全面而专业的眼光,发现和鼓励的姿态回来了,希望在远离电影票房的体系下,重新回顾2022年和2023年青年导演的华语电影作品。
我们聚焦于青年导演的前两部长片,将目光拉长到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有别于电影工业的衡量标准,力求发掘独具创造性表达和迷影精神的作品,鼓励那些对电影语言有新的探索,对当下社会与人性有深入的思考的作品。
迷影精神赏不仅是对主流电影市场的重要补充,对优秀年轻创作者的关注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我们想,经由这些作品,至少给这个时代留下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一些足以印证存在的痕迹。
迷影精神赏自从2015年成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分别将年度推荐作品奖项颁给了毕赣的《路边野餐》、张大磊的《八月》、黄信尧的《大佛普拉斯》、霍猛的《过昭关》、黄绮琳的《金都》,魏书钧的《野马分鬃》以及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编辑部》。
奖项的初衷,旨在在在华语电影世界,鼓励、推动青年导演从事独立电影创作,为拓展电影主题、完善电影艺术、革新视听语言做出不懈的努力与尝试。
迷影精神赏的评选方式类似于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或者路易·德吕克奖,创作者不需要申报,而是由评委直接提名。
每年的年度推荐影片,在影评人评委看来,都是最具有责任感与勇气、最富有创新性、最具有迷影精神,同时也是最具独立性、最值得鼓励的青年导演的电影长片之一。
获得年度推荐的影片将得到主办方提供的迷影精神赏证书,并且颁发象征性的1895元的奖金。这一数字代表电影诞生的年份,它作为一种象征鼓励青年导演展开独立的创作和风格探索。
2015年第一届迷影精神赏在北京大学理科5号楼一间70平米的会议室中诞生了年度推荐影片,毕赣导演的首作《路边野餐》。
毕赣导演《路边野餐》获首届迷影精神赏年度推荐影片
第二届迷影精神赏喊出了“让票房滚蛋吧,我们聊聊电影!“的口号,彰显出迷影精神赏让电影回归到纯粹本质,远离伴随票房而来的名利场、功利心的初衷。
第二届迷影精神赏颁奖典礼现场
第三届迷影精神赏的评委队伍和候选影片范围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不仅是参与到其中的影评人评委有所增加,演员张译也成为本届活动的评委之一,参与影片的评审工作。入围影片也不再局限于内地,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青年导演新作也获得评委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