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奥本海默
这个世界是由少数人来改变的,大多数的人只是适应了他们改变的生活而已。
奥本海默就是改变了世界的人。
人,是复杂的。
如果你在一部电影里能够简单对其贴上“好人”或者“坏人”的标签,那么这个角色必然不够丰满,甚至沦为了过于脸谱化的工具。
出于特殊目的,观众可能从作品里只看到了这个人“好”或者“坏”的单独一面,但并不代表另外一面就不存在。
电影中有句台词讲的是“天才未必总是明智”,就很好地揭示了这个观点。
聪明人也不可能一直做出明智的选择。
奥本海默,就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人。
美籍犹太裔,拥有高智商,执行力极强,语言上天赋非常高,影片里就介绍他能够流畅切换不同的语言进行沟通,甚至可以用荷兰语做讲座。
除此之外,他还对哲学和文学颇有研究。
在与琼深度接触时,对方从奥本海默的书架里拿出了哲学类书籍《薄伽梵歌》,其中那句“那一刻我化身S神,成为这个世界的毁灭者”更是贯穿全片的关键内容。
原子弹试验成功的那一刻,里面的一团黑色火焰就像S神降临般。
这就是为什么,奥本海默在那一刻说自己已经化身S神。
而平时奥本海默最喜欢读的诗集《荒原》,正是他热爱文学的证明。
巧的是,《荒原》这本书不仅是文学上造诣极深的作品,其中还涉及了语言学和哲学等内容,恰好融合了奥本海默的兴趣所在。
而且,这本书发表于1922年,恰好是一战结束之后。
再由此对应整个故事,细细品味。
其实《荒原》这本书才是对奥本海默最好的解读,全片最关键的细节。
因为其中的元素,构成了他这个人。
整个作品的前三分之一部分,基本是在通过个人简历的方式介绍奥本海默的求学经历。
大家都能通过电影看出奥本海默对物理学的热爱,但其实最初他是首先进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就读的。
在此期间,他自学并获得了物理学研究生的资格,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中他当初对施特劳斯说自己是“自学成才”。
当时做实验时,他最想去听的就是尼尔斯·玻尔的课,尼尔斯·玻尔在量子力学上造诣很深,且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果你真的沉迷一件事,就会无时无刻,每分每秒都在思考这件事。
奥本海默对物理学的热爱是无处不在的,他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宇宙里隐藏的幻想世界,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来回切换,从抽象画中发掘到普通人看不见的奇妙。
于是,他从化学领域走了出来,转到了物理研究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先是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去往英国剑桥大学,随后又转去了德国哥廷根大学,接着是在瑞士苏黎世和荷兰莱登搞研究。
全球求学的情况下,他也与世界各国不同的物理学家都碰面并沟通过,其中就包括德国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
沃纳·海森堡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也曾获诺奖,后续简单理解他的身份就是“德国的奥本海默”,也是德国该计划的*。
由于突然染病,因此奥本海默选择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进行休养,这个地方也由此契机成为了后续的项目基地。
影片中曾提到的当时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都向他发起了邀约,现实中他的确两家都曾任教,但加入伯克利是在曼哈顿计划之前,而短暂入职加州理工学院则是计划之后。
《奥本海默》电影中,大部分的学校生活应该都是描述他在伯克利期间的经历。
他将量子力学带入了美国,被评价为是“新颖前卫的物理学课程”,从开始教室里仅有一个学生,到后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遂成为了热门课程。
在学术方面,奥本海默无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