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影《荡寇风云》中的女主角,由金马影后万茜饰演的戚继光夫人王氏,可谓是全剧中当仁不让的"女神担当"。但是电影中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使得戚继光这位沙场之上*伐决断的"战神",在家中里宛如受气的"灰太狼"的一般,那么赫赫有名的"戚家军"主将真的"惧内"吗?
事实上有关戚继光的家务事,自明代以来便为各种民间野史和坊间传闻津津乐道。电影《荡寇风云》也煞有其事的还原了"拔剑*鸡"和"夫人阅兵"这两个经典段子。那么这些戚继光全无英雄气概的"小男生"故事真的是史实吗?要厘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第一手史料是怎么说的?
(1、电影《荡寇风云》中饰演戚继光的赵文卓和饰演戚夫人的万茜)
一、墓碑上的吐槽——《孟诸戚公墓志铭》中的戚夫人故事
一般来说除了正史有传的帝后之外,两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家务事是不会被写入正史的。但偏偏在戚继光生前好友汪道昆为其撰写的《孟诸戚公墓志铭》之中,却不惜耗费笔墨大量的记述了戚继光的婚姻生活。后世多次引用"一鱼三分"和"刀逼渣男"的故事均出自其中。
"一鱼三分"说的是戚继光刚结婚之时,家境不是很好,有一次家中吃鱼,早上吃了鱼头、中午吃鱼尾。戚继光没有吃饱,便问妻子说:"还有吗?"妻子回答:"没有了"。戚继光心中虽然心里觉得妻子肯定是把鱼身自己偷吃了,但还算有涵养,没有怒吼:"我读的书少,你不要骗我"。结果等到晚上,妻子将鱼身做好了端上桌来,戚继光才知道自己错怪了老婆。随即说了一句肉麻的情话:"你饿着肚子省下来给我吃,可不算是同甘共苦啊!("子枵腹以望吾腹,甘苦可无同乎!")。戚夫人则回答说"妾佚君劳,君良妾苦,礼也。"
如果说"一鱼三分"表现是戚继光夫妻在贫苦之时的相濡以沫。那么"刀逼渣男"却是一个"男人有钱就变坏"的生动案例。按照汪道昆的说法,由于戚夫人所生的孩子都中途夭折,戚继光先后偷偷的包养了陈氏、沈氏和杨氏,生下了戚祚国、戚安国、戚报国、戚昌国、戚兴国5个儿子。应该说戚继光常年领兵在外,为自己发展这几段地下恋情提供了方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政治地位的提升,戚继光终于还是给这几位"小三"、"小四"、"小五"以名分,于是便在人前摆出了自己"诸姬多子"的排场。
得到消息的戚夫人倒没有摆出今天一些原配痛打小三的架势,而是怀着"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心理,直接拿着刀去找自己老公的晦气:日操白刃,愿得少保(戚继光)而甘心。面对自己*气腾腾的老婆,戚继光倒也不怵,直接穿上盔甲回到家里,哭着说自己完全是为了延续香火才不得已为之(号挑而愬祖祢,乃大恸)。女人毕竟还是心软的,戚夫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把刀放下,有话好好说"(一品亦弃刃抱头痛哭),选择收养了戚继光在外面生的儿子戚安国。
(2、历史上戚夫人没有拿刀砍倭寇,倒是差点宰了自己的丈夫)
但是随着戚安国在成婚之后不久病故,戚夫人最终选择了带着戚继光的全部储蓄回了娘家(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向来花钱大手大脚(岁散千金徇客)的戚继光得到消息回到家中,发现账户归零,自然又气又急,加上当年没有医保,竟然因为没有钱请医生而病故了(急归而暴折,即延医治病,且无资)。
大凡墓志铭多是记录死者一生的功德成绩,淡化其问题缺点,恰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说:"夫铭志之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但汪道昆为戚继光所写的这篇墓志铭却实在有些另类,如此不吝笔墨的描写了戚继光的家庭生活,甚至最终还给了戚夫人一个"鸷而张"的负面评价。怎么读都感觉是和戚继光的仇家请来的。那么汪道昆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又为什么要这么写墓志铭呢?
汪道昆又名汪守昆,与名臣张居正、王世贞同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追击逃出浙江、南窜福建的倭寇,戚继光率军入闽助战,与时任福建按察副使的汪道昆相识。由于曾经出过义乌知县,因此汪道昆颇受以义乌兵为主的戚家军爱戴。而身为文人却喜谈军略的汪道昆,与赳赳武夫又擅长文墨的戚继光更有着相近的兴趣爱好,使得两人在工作之余更是私交甚笃,在与倭寇作战之余,更留下了诸多相唱合诗句。戚继光更以所佩之宝剑相赠,两人可谓是达到中国古代文武之交最为向往的"诗剑情谊"的境界。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长期支持戚继光的直浙总督胡宗宪因后台严嵩倒台而受到牵连、被革职返乡。面对政治上沦为孤儿的窘境,戚继光内心的焦虑自然可想而知。有鉴于此汪道昆利用自身在仕林中的地位,将戚继光引见给了同年的王世贞等人,而正是通过汪道昆和王世贞等人的关系,戚继光最终获得了隆庆年间开始秉政的张居正的赏识和信任。
(3、《荡寇风云》中王斑饰演的明代名臣胡宗宪)
隆庆六年(1572年),时任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受命巡边,与时任蓟镇总兵的戚继光再度聚首。两人之间又留下了多首歌颂边军将士为国戍边的诗句。但此后不久汪道昆便因与张居正政见不合而遭遇弹劾,在此后二十年间淡出政界、醉心于诗词杂句,而出于政治避嫌,其与戚继光之间也几乎中断了交往。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居正因病去世并遭到政治上清算,受到牵连的戚继光被谪调广东,两人才再一次载酒西湖、操舟赋诗。不过此时戚继光的政治生命已接近终结。次年戚继光鉴于自身健康状况,向朝廷申请退休"乞养登州",并最终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去世,汪道昆得到消息,亲自操刀为老友,撰写了各类纪念文字:"为志为铭,为祭文,为挽歌,为剑歌,累五千言,挟日乃就"。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文字,显然是汪道昆有太多的话想对戚继光说了。而一一翻阅这些"为了忘却的纪念",我们不难发现汪道昆的每一篇文字都有其侧重点。在其留下的长篇悼亡诗《宝剑篇》中我们看到的是对戚继光赫赫武功的歌颂:"孤军耐可当两隅,大厦哪堪支一木。直须重起伏波军,谁为七日包胥哭?"而在《祭戚少保文》中,则偏重于讲述戚继光的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无奈选择:"先是赵高(指代宦官佞臣)在事,或中流言,不有江陵(指张居正),特进(指戚继光)几殆。江陵故习外事,目特进而心多之,特进愿得一当匈奴(指蒙古诸部)。徇国以报知己"。
正是因为这些方方面面汪道昆都写到了,因此在墓志铭中汪道昆才抛去了诸多军国大事,专注于记录戚继光的个人生活,恰如其所言:"会倭掠吴入浙,辛酉寇台州。少保将所部兵九捷而平,余则有《台州平夷传》……乃若焚山寇百垒,覆海寇千艘,功什冠军,域中底定,封鲸鲵相望,余则有《京观碑》"。言下之意,你们想要看战史,我有大量的资料,按图索骥便是。这里我只写八卦。而作为戚继光生前的好友,汪道昆写下的戚继光家庭事务,显然也都是戚继光家人所熟稔的事实,否则这篇墓志铭也不会长久的保留在登州的戚继光家祠之中。那么汪道昆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在精神上鞭挞戚夫人这个悍妇吗?
二、主家夫人——戚夫人的生平猜想
在现在存世的史料之中,有关戚夫人的生平资料不多。汪道昆撰写的《孟诸戚公墓志铭》中只是简单称其"(戚夫人)出王万户,累封一品夫人"。而在戚继光长子戚祚国编写的《戚少保年谱耆编》之中,则说戚继光是在嘉靖十三年(1535年)与"万户南溪王将军栋之女"定亲的。
万户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官名,但金、元之前多指食邑万户,是一种爵位的象征。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但自金、元入主中原之后,脱胎于"猛安谋克"的军户大行其道。明帝国以府兵制和元代军户制相结合,推行"卫所制"。大抵5600名军户为一卫,设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其中千户所和百户所的负责人便称"千户"和"百户"。而在其之上的卫所指挥官亦有时称之为"万户"。
由于卫所军户采取世袭制度,且一人从军举家入卫。加之永乐年间以来承平日久,军户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日益降低。导致军户子女往往婚配困难,只能依靠内部消化来解决,戚继光生母便是登州卫王百户之女。而戚继光与万户王栋之女定亲之时,其父戚景通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一度官拜"京师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副将,此时为长子聘下这位万户之女,也算是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