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全片虽为英文发音,但其细腻精致的场景,严谨的剧本及运镜,都让本片相当具有说服力。除票房漂亮外,《末代皇帝》更一举攻下1987年奥斯卡九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原创电影配乐、最佳混音)大奖。
获奖颇丰,但讽刺的是,一个生来什么都不需愁的皇帝,唯一缺乏的,就是自由。
我想,年轻的溥仪确实有过与婉容出国念书的念头。然而,皇帝的身分太大,在诺大的权力下这个梦想也随着时间而不足以道。史料说溥仪无法忘情,所以才会沦为日本「伪满洲国」的一棋傀儡。
然而,我看着《末代皇帝》中被逼供的溥仪,这个连鞋带都不会自己绑的人,从他有记忆以来,最拿手的本领,大概也只有做皇帝吧。我并不觉得溥仪无法忘情皇帝这个身份有什么不对,因为那是溥仪最擅长的一件事;或许更应该说,这也是溥仪唯一会做的一件事,哪怕他做的不是最好。
只要有人,就会有权;只要有权,就会斗争。
后人无法评断绝对的历史,只能针对史料来做相对评论。因为我们不属于那个时代,自然也无从明白身在其中的选择是如何诞生。惟有些事总能感同身受,如同几个时代的变迁动乱,终究离不开「权力」这样的争斗核心。身份高低永远都有单位可循,这是身为人无法抛去的共同语言。
只是这些兴盛衰败,总在历史的洪流中随之起伏。没有永远的恒定,成就了所谓的公平。
公平总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人生注定的兴衰使然。一如晚年溥仪望着一帮红卫兵,在他们心中可不知爱新觉罗王朝有何了不起。他们心里最重要的,是小册子上的*。
《末代皇帝》我觉得和《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颜色的选择上有相同的味道,他们对黄色在影片中运用让我闻到了回忆年代的味道,淡淡的朦胧的黄晕效果使得历史的积淀感再添几分。
黄色作为中国古代皇帝的象征,这种特征在本片中的出现是无可厚非的。
一位西方的导演没有先前的文化积淀,想要拍好一部中国题材的电影,有一个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接地气。“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中国的土地是黄色的,因此黄色的出现是必然的。
也不同于国内导演的是,贝托鲁奇并没有过多的把镜头浪费在露骨的交欢上,而是通过黄色的衣服被子等来表现,把影片中第二女主角陈冲塑造成了一个风姿绝代风情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