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三则是地地道道的没道理可讲,族长说的都对,不听话我就打你,生气了就撒泼,他的硬气直接导致了黑娃的硬气,黑娃成了反抗最激烈的那个,而他也用最激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白嘉轩一生追求循规蹈矩,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循规蹈矩,他虽严厉,虽古板,但错不在他,那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而白孝文如果没有遇到田小娥,或许会和父亲一样,继承守护白鹿原的使命,可他遇到了田小娥,自我意识才觉醒了,或许那之后他决定开始为自己而活,殊不知最后还是为了爱人身不由己。而白嘉轩被黑娃打折的腰板,也代表着白嘉轩一生坚守的原则被践踏,封建教条被打破,他不再权威、不再代表规则。
毫无疑问,这三个父亲,对孩子的管教方式虽然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很严厉的。
从这三对父子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在育儿方式中,对孩子严厉管教的后果,不可能有顺从,只有反抗,区别只是反抗的方式和反抗的程度而已。
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就该对孩子宽松对待、解放天性呢?
2 育儿,太宽松等于不负责任,太严厉等于矫枉过正如今社会上有一种声音,主张孩子不能打、不能骂,说是会给孩子造成各种心理阴影。
心理学上很流行一种原生家庭原罪论,认为一个人发展成什么样,都可以从原生家庭中找到原因。
这种理论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对,外界对人的影响是无时无刻的,可最终做决定的那个人是自己,也就是说,归根究底,是我们自己决定了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原生家庭。
假如原生家庭对我们放任自流,我们就一定会获得更好吗?并不一定。
德国宰相俾斯麦观察到一个现象:教育方式的严厉或者宽松会在代与代之间交替,在严厉父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待自己的后代,总是更宽容,但他们的孩子或许是感到宽松的坏处,对自己的后代又更加严厉。
生物学家贾瑞德·戴蒙德曾经在新几内亚丛林做生物学调查,他观察到当地土著的育儿方式,不同的社会环境里各不相同。
有的部落对待孩子是完全的放任,既不打骂他们,也不干涉孩子任何活动,甚至孩子把手伸进火堆都无动于衷,这样的后果当然是孩子会受很多伤、吃很多亏。
有的部落则严格限制孩子的行动,五岁以下的孩子几乎不离开母亲,而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做错了事,都会立刻受到周围人的批评或者惩罚。
我们无法去简单评价哪一种方式好或者哪一种坏,因为每种教育方式都各有它的优缺点。
在发展心理学中, 把育儿方式分成了硬性管教、情感惩罚和正面教育。
白鹿原的父亲们,就是用了硬性管教的方式,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做的优点是孩子的攻击驱力会很强,也就是不会在社会上受欺负,因为他们已经从父辈那里学会了如何以暴制暴。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强,同时配得感也强。可缺点就是他们会冷漠无情、以暴制暴,一旦反抗六亲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