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插画》,朝花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重新整理本”汉文《阿诗玛》的封面设计采用了黄永玉最著名的那张阿诗玛侧面肖像,但并没有收入其余插图,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精装再版此书时,才收入了全套十幅插画。自此这套清新淡雅的《阿诗玛》插画伴随汉文叙事长诗《阿诗玛》的文本传遍全国,也成就了新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文艺的经典符号。
符号化的阿诗玛
中国作协云南分会作家周良沛曾到访过黄永玉当年创作插画的采风点额勺依(今石林县圭山镇额冲衣村),他发现美丽的撒尼少女脸部轮廓分明,而且长着拜伦式的“希腊鼻子”,直接令他想到黄永玉的那幅阿诗玛肖像画。
黄永玉作阿诗玛肖像
在《额勺衣的“希腊鼻子”及其他》一文中,周良沛对这幅肖像如此评论道:“黄永玉一组《阿诗玛》的套色木刻中的阿诗玛肖像,就和眼前的姑娘一模一样。有人非议黄永玉没有生活,是受外国木刻的影响而想当然地这样为阿诗玛造像,听多了,我也难免受到这些议论的影响。可是,这一看,黄永玉刻刀下的生活依据,不就在眼前么?他刻这组木刻前,曾到荣宝斋学习他们技工修复一些古画使用单刃刀,亦名拳刀的功力,否则,像阿诗玛那些以细线刻出来的头饰,用西式刀具、技法,根本无法达到此种效果。”
黄永玉创造的阿诗玛形象自从诞生以来就成为世人想象这位少女的“标准像”。比如,1964年根据叙事长诗改编的风靡全国的电影《阿诗玛》之所以选定杨丽坤作为女主角,很大程度也是因为黄永玉的“标准像”在先,杨丽坤的形象气质与画像中的阿诗玛十分接近。
饰演阿诗玛的杨丽坤
阿诗玛形象符号化的另一个例子就是阿诗玛牌香烟的出现。1982年云南红塔烟草公司玉溪卷烟厂开始生产阿诗玛香烟,烟包设计采用了黄永玉创作的那幅阿诗玛侧面肖像。随着阿诗玛香烟走进千家万户,这一符号无疑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阿诗玛牌香烟
专门研究阿诗玛的人类学者巴胜超曾指出,阿诗玛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今日语境下的所指多种多样:“如作为地理概念,阿诗玛指中国云南石林,这里被宣传为中国阿诗玛的故乡;作为旅游概念,阿诗玛指为游客导引观光的女性导游和石林景区的阿诗玛石峰;作为经济概念,阿诗玛指一种香烟品牌。无疑,阿诗玛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民族文化符号,在世界的舞台上轮番亮相。”
或许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阿诗玛,只因她关乎记忆中的感动与美好。